发布于:2020-01-29 06:44 阅读次数: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来看,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站在世界交通大国的新起点上,必须进一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瞄准建设交通强国奋斗目标,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内涵]
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是“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
“人民满意”,就是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真正做到人民交通为人民、人民交通靠人民、人民交通由人民共享、人民交通让人民满意。
“保障有力”,就是要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前列”,就是要全面实现交通现代化,使交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三者有机统一,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体现。
[重要意义]
建设交通强国,事关民生福祉增进,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竞争力提升,意义十分重大。
建设交通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出行模式和货物流通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高价值、分散性、快速化的货运需求特征更加明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将极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交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行领域和战略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将为实施国家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提供坚强保障。
建设交通强国是顺应世界交通发展大势的客观需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共享交通等新技术新业态竞相涌现,成为各国培育交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发力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有利于抢抓世界科技革命机遇,推动我国交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建设交通强国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对策]
实现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基础设施网络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实现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
实现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交通运输装备体系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加强科技研发,大力推广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大力发展高效、安全、智能、绿色的新型交通装备,着力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和特种装备研发、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全面提升交通装备现代化水平。
实现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运输服务是交通运输供给的最终产品。要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大力提高服务品质,提升运输效率,增强运输经济性,着力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和便捷化、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实现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科技创新是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动力。要以科技研发为导向,以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制度环境为保障,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要支点,着力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全面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实现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应快速。安全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前提。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全力建设平安交通,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
实现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绿色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底色。要着力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形成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实现开放合作面向全球、互利共赢。开放合作为交通强国建设开辟战略新空间。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化交通开放合作,着力构建互联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网络,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合作互利共赢、成果经验互鉴共享的交通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