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华大基因回应“14万孕妇基因外流”:自媒体张冠李戴

时间:2018-11-20 04: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4日,科技部官网更新6条处罚信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大基因、昆皓睿诚、厦门艾德生物、阿斯利康等6家单位涉及其中。其中,处罚书披露了相关细节称,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调查发现,华大基因(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许可,将部分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从网上传递出境。

  此事的公开引发对于人类遗传资源外流的担忧。有自媒体称,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收集了超过14万名中国孕妇的部分基因组样本。研究发布在美国《细胞》杂志,作者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生物学教授拉斯穆斯·尼尔森。该文质疑这项研究可能涉外。

  对此,26日,华大基因发出了澄清声明称,该自媒体将2015年的“科技部国科罚”与华大研究团队在2018年10月发布的一项“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研究联系在一起,系张冠李戴,刻意关联,制造恐慌。

  关于数据安全性问题,华大基因称,“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研究全部在境内完成,样本及数据全部保留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不存在任何遗传资源数据出境的情况,这也得到了世界著名学术期刊《Cell》的认同。

  随后,华大基因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致自媒体“记者金微”律师函的说明》,其中公布了给自媒体“记者金微”实际运营者金微递交的律师函,希望后者能够立即删除微信公众号文章,并采取所有可能的有效措施停止对该不实信息的扩散传播,并通过发布澄清声明消除上述侵权影响。

  26日晚,深交所发来问询函,关注函称,有媒体报道称,华大基因未披露控股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7日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国科罚〔2015〕2号)事项,以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收集了超过14万名中国孕妇的部分基因组样本(以下称为“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项目)。

  深交所要求华大基因方面说明科技部的行政处罚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整改措施和效果,以及“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项目是否与外方机构或个人存在合作,是否存在着向外方机构或个人泄露的风险。深交所还要求华大基因披露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合作模式,以及上市公司与后者在数据采集上的合作是否合法合规。

  截至10月26日收盘,华大基因股价下跌2.28%,报收51.01元/股。

  华大基因《澄清声明》:

  近日,某自媒体将2015年的“科技部国科罚”与华大研究团队在2018年10月发布的一项“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研究,张冠李戴,刻意关联,制造恐慌,我们澄清如下:

  1、关于科技部国科罚〔2015〕2号行政处罚,华大基因在2015年收到该行政处罚后,已第一时间根据要求实施全面整改,经对整改报告进行核查并现场验收后,科技部已批准我司恢复开展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工作。

  2、关于“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研究的知情权,华大研究团队严格遵从《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生命伦理原则规范。在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前,受检者会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其样本和数据供科学研究。本研究披露的是群体分析结果,不包含任何可识别个人身份信息。

  3、关于数据安全性问题,本次研究全部在境内完成,样本及数据全部保留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不存在任何遗传资源数据出境的情况,这也得到了世界著名学术期刊《Cell》的认同。

  4、深圳国家基因库建立了完整、严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全流程监督,并通过了ISO/IEC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现场评审,及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3级的认证。此外,深圳国家基因库生物样本库建设已于2018年4月2日获科技部批准(国遗办审字〔2018〕470号)。

  5、本次研究中的国外作者并未参与到任何接触到原始数据的分析工作,主要在科研思路、算法设计方面给予智力贡献,所有原始数据均存放于深圳国家基因库,全部分析均在境内由中国科研团队完成。

  国家级人群基因组学研究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应用,影响到一个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国民族企业和中国基因研究领域的龙头,华大在基因组学研究上不会停止脚步,更在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上责无旁贷,但对于个别自媒体通过恶意手段,煽动公众情绪的行为,我们将坚决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26日

  华大基因致自媒体“记者金微”律师函的说明:

标签: 华大基因(0)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