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考研英语 >

浙师大举办首届人文高等论坛“跨文化问题三人谈”

时间:2023-04-25 13:0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4月21日下午,浙师大首届人文高等论坛在行政中心报告厅举行。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浙师大人文高等研究院资深教授姚新中,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浙师大人文高等研究院资深教授万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浙师大人文高等研究院资深教授赵汀阳围绕“跨文化问题”开讲。


论坛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沈熠 摄


在当今全球互联的时代,探讨跨文化交流问题及其应对之道,深化对人类文明的互动关系的认知,加强文明对话,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也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次论坛设置了三个议题:“跨文化为什么是一个问题”“如何从跨文化视域来看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跨文化实践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三位专家分别围绕议题展开深入解读,并相互交流点评。


赵汀阳教授开讲。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沈熠 摄


赵汀阳教授首先解读了跨文化的概念,重点介绍了“transculturation”,“trans”理解为贯通、打通,意味着可以找到某一路径使不同的文化联系起来,互相取长补短。正如中国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跨文化就是遵循这样的传播和发展路径,“transculturation”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各文化主体间实现互利的良好状态。赵汀阳教授表示,跨文化其实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人类文化的初始状态就是跨文化。在交流环节,姚新中教授认为,“transculturation”最早于1947年由古巴社会学家费尔南多·奥尔蒂斯提出,形容的是从一个文化到另外一个文化的演变发展过程。“transculturation”在西方很多国家都与公共政策及其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要真正理解其含义一定要放到历史发展过程中。万俊人教授肯定了赵汀阳教授“跨文化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欧洲”的论断,并重点强调 “跨文化成为一个问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也是很现实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跳出原有的思维约束,给“跨文化”寻找一种新的解读。


万俊人教授开讲。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沈熠 摄


万俊人教授从“如何看待文化差别”这一问题切入,指出“伦理学是第一哲学,在某种意义上等于一种特别的修辞学”。对于“如何从跨文化视域来看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这一议题,万俊人教授认为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解答:一般性的解答,即所有的传统和现代之间都是有张力、有冲突的,这个张力来自于社会结构性的转型;更为复杂的解答是,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当今的中国处在特殊的历史方位,因此要从中国立场和世界视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待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特殊的解答在于我们对现代性本身的认识,要理清“不同的现代性之间是何种关系”这一前提问题。在交流环节,姚新中教授表示,传统、现代化和全球化具有决定世界现状和未来走向的重要意义,传统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当下的问题,也是几十年来时刻被讨论的热点。赵汀阳教授则从微观的角度剖析了现代化社会,并阐释了当年欧洲的科技、制度等发明,特别是作为利益与政治权利结算单位的“个人”这一重大发明是如何改变社会的结构。


姚新中教授开讲。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沈熠 摄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