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2006西北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时间:2022-07-26 08:2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黄河中游地区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发现于 1959年,另外相同文化类型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又有多处发现。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同地区的先商文化,在年代上大体处于夏朝纪年之内,极有可能为夏文化遗存。二里头文化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据测定,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2395年到公元前1625年之间。

2.弭兵

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 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3.云梦秦简

1975年发掘于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秦代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秦代竹简。1975年发掘于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了1150余支秦简。内容非常丰富,共有《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乙种等10种书籍。简中记载了秦的统一战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等,是研究秦统一前后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4.《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自耕 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5.土断

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 (364年)三月庚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也很有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

6.百济

百济,是原本居于古代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南下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的国家,有八大氏族:沙氏、燕氏、劦氏(音协,xié)、解氏、真氏、国氏、木氏、苩氏(音伯,bó)。百济的统治阶层是扶余人,不同于其下层百姓韩人。朝鲜半岛南部的的韩人是不同于扶余人另一个民族。百济于660年被唐联合新罗攻灭。统治范围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后与高句丽接壤,东与新罗为邻。都城居拔城,也叫固麻城。此外还有五个别都,中间的叫古沙城,东面的叫得安城,南面的叫久知下城,西面的叫刀先城,北面的叫熊津城。

7.二府

宋代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号称“二府”。宋设“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是中央的行政机关,长官为宰相,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议政,使宰相不能专权。宋初把军事行政权从宰相的手中分出来,设立枢密院,掌握全国军事。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号称“二府”。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宰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皇帝利用两者之间的异同,直接控制军权和政权。

8.斡脱钱

蒙元时期的高利贷。早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在与西域各民族接触后,受其影响,出现了商业行为和高利贷。当时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称为“斡脱”(突厥语,意为“同伙”)。他们在为蒙古统治者采购消费品的过程中也常替他们经营一些商业或代放高利贷,因而获得其信任。斡脱们 放出的高利贷叫做斡脱钱。斡脱钱当年本利相等,第二年把本利合起来生息,因此被称为“羊羔儿利”或“羊羔息”,负债者经常“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为了管理发放斡脱钱,元政府在1272年设置了斡脱所,1283年扩展成斡脱总管府。

9.朱由榔

永历帝朱由榔(1623年11月1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