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10-14 08:33 阅读次数:
全市教育大会上发布的《中共西安市委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 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计划》)从学校建设、办学水平、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全市教育改革的3年目标和具体措施,可谓干货满满。
《三年行动计划》提到的增加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办学自主权、重视家庭教育等创新措施在校长、教师和家长中引发关注,认为这次的全市教育大会不仅找准了西安教育的主要问题,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让人期待。
焦点一:建设教育强市,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布局,市级设立3年不低于50亿元的学校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校长说:旨在建立更多优质的公办学校西安市66中原校长康俊杰认为,上述政策主要针对西安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入学难。这是学校总量不够造成学位不足,只有加大政府投入,建设与人口数量相匹配的学校,才是解决之道。
“而本次全市教育改革正是从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布局等方面入手。比如,建立‘学校建设项目绿色通道’、落实‘四同步一优先’,在区域规划建设中优先发展学校,让人期待。”他说。
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总校长刘鹏认为,这次的全市教育大会敢于正视西安教育的问题,敢于挑硬骨头,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并提出加大教育投入、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校长绩效评价等一系列激发教育活力的具体措施。反映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和担当。
“多年来,西安教育一直面临公弱民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相关部门此前也曾出台多种措施试图扭转,却始终不敢直面公办学校薄弱的关键问题,总用‘打压’或‘压制’民办教育等方法试图均衡公、民办教育的发展,却忽略了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是为满足特定社会阶层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定位。而新颁布的《意见》和《计划》都将重点瞄准建立更多优质公办学校。我个人认为,这是教育界从多年来‘分蛋糕’转变到‘做蛋糕’、‘做大蛋糕’的解决路径。从提供优质教育硬件设施,到能激发教师活力的机制体制改革、再到培养优秀教师、专业校长队伍等影响教育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入手,并制定了分阶段目标和行动措施。我想只要能扎实落实,‘教育强市’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刘鹏说。
曲江新区一位校长认为,《意见》和《计划》都非常好,能准确把握推动西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若能够全面落实,将对提升西安现有的公办教育起到巨大推进作用,有助于构建大西安和谐、优质教育生态。教育大会的召开让人感叹‘西安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但有政策也要有切实落地的文件和相关财政保障对执行层面的支持,在一线基层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容错,用发展的格局与行动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未央区一位校长说:“《意见》和《计划》中均提到了解决开发区‘入学难’问题,且提出‘责任唯一、一元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厘清了开发区和行政区教育管理责任边界,在开发区的规划范围内推行‘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实施‘一区一策’,这是从制度上彻底解决开发区教育面临的难题。”
焦点二: 建立市区县两级“事业编制周转池”优先用于教育 推行教师“县(区)管校聘”,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办学, 继续加大师资激励力度校长说:赋予学校更多自主办学权 激发教师活力 提高教学质量康俊杰认为,西安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民强公弱。“这也是不少违规行为,如家长托人找关系、宁愿花高价让孩子进名校的根本原因,而根本原因在于僵化的机制体制。”
没有办学自主权,已给公办学校的校长推进工作带来了不少阻力。“比如,公办学校内一些因种种原因无法胜任教学任务的老师,即便是校长也‘拿’他没有办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若将该老师调离到其他对能力要求低的闲职上,因其编制工资不受影响,可能还会引发兢兢业业的教师的不满。另一方面,校长没有‘一分钱’奖励优秀教师的经费和权力,老师的活力无法激发、校长的阻力重重,想要办好公办学校确实太难了!而这次教育改革旨在赋予校长一定的人权和财权,常言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干劲儿被激发起来,这所学校的干劲儿也被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