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这里见证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无数波澜壮阔

时间:2019-11-08 09:3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我从西瓜园走来  

坐落在广州老城西部的西瓜园,是一处充满传奇的所在。20世纪50年代,广州日报在这里诞生,具有悠久历史的西瓜园从此开启了新时代。

走过了66年的辉煌,2019年1月18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搬迁到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如同一艘新闻巨舰矗立珠江边,开始了全新的征程。而新闻人躬耕半个多世纪的西瓜园将以文化产业的形式继续文脉传承,更加活力四射。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为此,本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从西瓜园走来》,回望西瓜园内走过的岁月,牢记广州日报人的情怀与担当。

——感恩西瓜园,踏上新征程!

大洋网讯 翻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广州作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很多大事都发生在广州:从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到鸦片战争爆发,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前奏——广州起义……一幅幅历史画卷在这里展开。

在广州壮阔波澜的革命进程中,从来不缺西瓜园的身影:西瓜园见证了广州人民反抗英法干涉主权的一刻;西瓜园目睹了盛世浩大的海员大罢工;西瓜园也留下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足迹。

长城中学:爱国师生反抗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的结晶

历史上的西瓜园曾有过一所名为长城中学的学校,它正是广州人民反抗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的结晶。

事情要从1925年的“五卅惨案”说起。1925年5月15日,工人顾正红被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枪杀。5月30日,英国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6月,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发动省港大罢工。6月23日,广州人民举行了游行示威。下午,游行队伍抵达沙基(今六二三路)时,沙面西桥脚的英法军队以机枪向沙基扫射,制造了“沙基惨案”。

惨案发生后,石室法国天主教主办的圣心英文书院(现在的市三中前身之一)当局对学校师生提出了很多无理要求,比如不能参加任何政党、不能参加任何政治活动等。对于此种抹杀中国人爱国感情的行径,书院中的爱国师生共300多人,激于义愤,毅然离校。从圣心英文书院离开的300多位师生8月20日在十六甫东街英法文学校商讨另行组织新校,并请区树德、罗天博、何玉衡、梁麟甫主理校务,定名为长城书院,意思为保卫国家,抵抗文化侵略。

这里见证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无数波澜壮阔

1925年8月7日《广州民国日报》,圣心书院校长要求教职员不能参加任何政党作为聘任条件,教职员决定辞职。

这里见证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无数波澜壮阔

1925年8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报道圣心书院离校师生组织长城中学。

圣心法国校长巴斯哥听闻此消息后,并经过全校法人会议,决定通知家长,如果有学生加入长城书院,一律斥退,不得复入圣心,退学学生的保证金不得退还,本届毕业生不发证书,取消毕业资格。圣心离校师生更加愤怒。

1925年9月10日,长城书院开课,租用太平北路(今人民南路大德路口至十三行路口)117号的洋房为校址,招收初中一、二、三年级,高中二年级,中学预科。1926年底,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而学校地方不够用,于是由太平路旧址,迁至西瓜园的西濠街,也即现在海珠中路的惠福西路路口至观绿路路口这一段。新校址有树木和球场,而且面积是旧校址的3倍。搬迁至新校后,将长城书院改名为长城中学,同时改组校董会。校董会共11人,每人每年捐150元。这样西瓜园迎来了一所革命的学校——广州私立长城中学,学校对外的统一地址也是“西瓜园西濠街”。

这里见证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无数波澜壮阔

《长城校刊》,1932年5月,校址为西瓜园西濠街。

1928年11月,学校奉教育厅批准设立,学校改为商科。1929年9月,学校被批准立案。同年,学校聘请连宝城为校长。在此期间,又有10人加入校董会,每人每年捐200元。由于学校经费充足,于是学校新建了1座宿舍,而图书馆、实验室、音乐室、手工室均已具备。学校还开办了学校银行。1931年,学校再改办为普通中学。

1937年8月31日,日军开始轰炸广州,与其他教育机构一样,长城中学开始了曲折的迁徙路,从南海县属的九江到罗定等地。

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光复。由何崇柏、吴絜平负责先返回广州复校。学校大部分设备都在炮火中幸免于难,但因为拿不出相关建筑证明文件,海珠中路所有建筑物都无法取回。于是,长城中学只好在逢源路租数幢洋房为临时校舍。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