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时间:2023-04-12 00:1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大思政课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谈及抗战时期“新安旅行团”的历史佳话,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至关重要的课程,全力建设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落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这一系列问题的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保障,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形态,能够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统筹好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推动教师资源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思政教师的素质培养,同时促进中小学各年级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实现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各中小学学校应该着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且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素养完备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使教师具备深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改进教师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忽视创新的情况。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之间经过交流,互相了解各自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等,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达到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使各学段思政课密切联系,达到形成良好递进关系的目的。通过搭建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建设各年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一方面,形成完备的备课机制。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备课的机制,落实各学段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学段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另一方面,要构建交流平台,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了解不同学段教学情况,共同参与教学内容的研讨,促进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不能只注重促进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形成中小学思政教学的育人合力。在教学实践方面,要促进各学段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促进每一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学与科研是可以实现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因此,在学科科研方面,可以通过发挥名师效应,加强科研研究,以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为“领头羊”,开展中小学教师研究交流会议,建立思政课课题组,丰富思政课授课形式,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推进课程体系一体化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入手点,课程在教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计划的制定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整体安排,思政课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课程体系一体化的推进。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与学变革的新目标为基础,因此需落实好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

首先,要进行课程目标整体规划。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课程目标,要依照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各学段思政课的目标有着各自的侧重点,要立足学生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制定各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同时,中小学思政课必须始终着眼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始终围绕立德树人任务,进行课程目标的整体规划。

其次,推进课程结构建设。从纵向看,要整体设置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时数、课时比例,建设“必修+选修”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有所侧重。从横向看,思政课要加强同其他课程的协同效应,增设综合课程。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