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在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等工程中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11-03 04:4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在实施教育现代化
推进等工程中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9〕16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解决好中小学改厕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决定在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等工程中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改厕是“厕所革命”的重要内容

厕所是中小学建设的重要配套设施,是师生基本生活卫生条件和校园文明健康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结合改善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统筹推进改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厕所还存在卫生不达标、安全有隐患、蹲位数不足、隐私难保障等突出问题。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解决好中小学改厕问题。各地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厕所不是小事,而是事关文明健康的大事。中小学开文明之先,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既是基础教育“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更是“厕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决避免中小学校成为“厕所革命”盲区。

二、全面完成中小学改厕工作目标

从2019年起,以中西部地区县域内农村学校为重点,以地方投入为主,统筹使用现有各类资金渠道,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改厕工作。力争通过2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厕所基本达到安全、卫生、环保等底线要求。

三、突出抓好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全面摸排,系统梳理情况。各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辖区内中小学厕所情况的摸排,系统梳理需要改造厕所的数量、面积、分布以及涉及学校和学生人数和具体问题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坚持因地制宜,确定方案模式。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分校制定改厕方案,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一校一策,坚决避免搞成不实用、不耐用、不可用的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原则上,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校舍均应设置水冲式厕所。对有一定供排水管网配套条件的地区,可将旱厕改进为沟槽式或三格式等资源化水冲式厕所。对水资源严重短缺、供排水和冬季供暖管网配套条件差,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保留旱厕并进行安全卫生改造,如安装干封式粪尿分集蹲便器,改建“堆肥式”厕所等。合理设计蹲位数量,基本满足学生早晚和课间高峰期如厕需求。设置蹲位隔断或厕门,注重保护学生隐私。

(三)落实底线要求,规范开展建设。各地进行中小学改厕,要坚持落实安全、卫生、环保底线要求。厕所结构应安全、完整并设置有效的通风设施。寒冷地区应采取保温御寒措施,贮粪池(无害化处理设施)应建在冰冻线以下。厕所蹲位不得建于贮粪池之上,并与之有隔断。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不超过18厘米。坚持将污水处理作为重点,当地接通污水处理管网的,学校水冲式厕所污水排放应全部接入管网,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具备污水处理管网条件的,按照不污染公共水体、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等原则,运用生物、物理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四)完善管护管理,落实运行保障。各地组织实施改厕项目,要按照“开文明之先”要求,统筹谋划前期基本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建立中小学厕所环境保护措施和保洁制度,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清扫消毒。厕所贮粪池的粪便应及时清掏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项目实施范围

中小学改厕工作是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底线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通过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重大专项,支持中西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含享受中、西部政策的东部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中继续统筹加强卫生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用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改厕工作。

同时,从2020年起,在教育现代化推进等工程(含“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教育领域重大工程)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引导性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旱厕数量多、占比较高、自身条件薄弱、安全卫生隐患大的部分中西部省区开展中小学改厕(简称“集中改厕项目”)。具体实施范围如下: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