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引导青年大学生秉持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

时间:2019-08-30 12:3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摘要】中国梦的实现与青年大学生的民族心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青年大学生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要引导其理性看待世界对中国的赞扬和批评,汲取优秀文化的给养,增强国家软实力,为青年大学生保持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提供强大的底气。

【关键词】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  民族心态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心态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如何看待自身,包括反思过去、正视现在和展望未来。青年大学生是直接感受国家经济文化变化的群体,因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盲目乐观和浮躁消极两种极端思维共存的局面。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世界,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少数大学生则认为家境、学历、社会资源决定着自身命运,努力并不意味着成功,面对困境与磨难只会退缩、放弃。二是如何看待世界,理性面对赞扬与批评。当前外界对中国发展的态度大多是正面的,不过也有一部分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中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正确面对、处理外界的批评和赞扬,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内生动力。青年大学生的民族心态应该是自信的、从容的,青年大学生应时刻关注世界发展的方向,汲取先进文化的给养,端正心态,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充分准备。

民族心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唐朝贞观、开元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也较为频繁,自信、乐观的民族心态成为主流,社会大众以能够参与国家建设为荣。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没落阶段,黑暗的官场、严酷的统治,使得人民在思想和生活上均遭到了束缚,那时的民族心态是悲观的、消极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界通商、通信、通邮,导致中国近现代化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但需要强调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惨痛经历让中国人民的心态更加坚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保持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民族心态,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中国能够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强大的底气面对国际挑战。

青年大学生应用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对中国的赞扬和批评

极端民族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浮现,主要表现为片面理解、过度解读民族主义,忽视民族主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甚至以牺牲其他民族的利益来保障自身利益不受侵害。比如,2012年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个别人打着“民族利益”的旗号,肆意打砸日本车辆、日本商店,抵制日货,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当我国民族利益受到侵害时,维护民族利益要采取正当合法的方式,盲目行动、非法集结是不理智的表现。从捍卫民族尊严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是不希望让中华民族再历经屈辱,希望通过行动来捍卫主权,但其采取的方式是错误的,违背了民族主义的原则。因此,我们应着力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使其依据国家和政府的战略方针,通过正常的渠道维护国家利益。青年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合法、合理维护民族利益。

青年大学生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外来文化和事物,不能“拿来就用”,也不能全部抵制。要充分考虑外来事物、外来文化与中国的内在联系,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应用于国家生产生活,提高社会生产力。要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避免社会大众的思想被侵蚀毒害,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我国文化体系,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引导作用。另外,要提高民族的忧患意识,正确认识国家的经济、文化实力,以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看待赞扬和批评。

当其他国家误解、批评我国的发展战略时,青年大学生应端正民族心态,听取其他国家的合理批评,结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用行动证明国家战略措施的可行性,让世界正确认识、理解中国。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并没有改变。中国仍旧属于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依然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青年大学生应看清世界局势与我国发展现状,用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批评、赞扬,坚定信心。

青年大学生保持健康理性的民族心态要汲取优秀文化给养,增强国家软实力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