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在四川凉山举行

时间:2019-08-30 09:3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019年3月27日至29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吉林、四川等地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和一线实践者,就学校信息化规划、网络空间建设/教学支持工具、师生信息素养、数字校园和未来教育新形态等5大主题为学员授课。凉山州17个县的119名中小学校长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和体验,学习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理论和知识,分享了实践经验,共同探索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的路径。本次培训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的重要落地项目之一,也是继2018年云南怒江州班后,又一次“送培到家”活动。

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在四川凉山举行

  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四川省凉山州班全体学员合影

  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部署,解读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形成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思路,提升中小学校长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新技术驱动教育改革、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数字校园和发展“互联网+教育”等能力。

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在四川凉山举行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李楠通过网络视频致辞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李楠在开班仪式上通过网络视频致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三区三州”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陈宝生部长也指示,要实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州县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李楠副司长认为,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者,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一位校长信息化了,可以改变一所学校,一代学生”。他指出,通过培训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部在今后5年内将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胡卫锋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四川省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很多教师和校长对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还缺乏全面理解,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还有所偏差,教师和干部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亟需深化。他认为本次培训是凉山州、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及时雨,希望参训校长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切实转变观念,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教授童莉莉介绍了以“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五大模块层层落实”为主线的培训内容,并就学员学习活动和培训要求作了详细说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省凉山州分公司总经理杨南飞介绍了移动公司在凉山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对本次培训的技术支持。

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在四川凉山举行

  凉山州教育体育局局长廖虎

  凉山州教育体育局局长廖虎为学员作了题为《关于当前全州校长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报告。他指出,中小学校长在工作中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要做到政治过硬,品德高尚,治校有方。廖虎认为,凉山州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凉山未来发展培养接班人。他勉励校长们加强对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业务能力,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一流师资授课 线上线下结合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32%。截止到2016年底,全州17县市中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各级各类学校达1635所,专任教师5.18万人。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环境限制,教师对于教学理念更多持保守态度,信息化教育教学意识相对薄弱。部分学校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解和定位存在偏差、对于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意识存在不足。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