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学界】法律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8-10-05 15:3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学界】法律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杨立新)近年来,法律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其主要原因是:首先,目前综合性大学设置法律院系太多,达到600家以上,每年毕业的学生与社会就业的需求有较大的矛盾。如果单纯从社会需求而言,目前法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范围应该更多了,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高校、企业法律顾问等,都需要大量的法学人才。但是在另一方面,现在培养法律人才的高校更多,毕业的法律院校学生也更多。

其次,很多学生在就业时,都是就高不就低,法律院校又集中在大城市,因而大城市的法律毕业生很多且用不完,边远地区的城市几乎没有人去,更不要说是县城了。有一次,我去某县,当地的检察长对我说,他们全县都没有本科的法学大学生,很多政法类的工作职位后继无人。

再次,高校的法学教育比较脱离司法实践,更多讲的是法学理论的问题,如何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并未作为重点。因而法律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到工作部门,绝大多数不能直接开展工作,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这些都是影响法律院校学生就业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在法律院校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法学院几乎一直是排在最后的,属于就业困难的专业。与十多年前相比较,情况完全不同。以前我们人大培养的民商法的博士生,还没有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光了。可是现在,无数学生在抢一份工作岗位。这就是法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情况。

研究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法律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法律院校在培养法律人才时,应该不仅进行法律的一般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司法实践性,使法律院校的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的实习经历,不仅学校要负责,而且各级机关、律所、企业也都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学生能在实习中获得更多的法律实践经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法律院校的学生应该面对社会的需求,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就业问题上不能一味就高不就低,注意寻找适合你自己发挥能力的工作岗位。

第三,机关、律所、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该为法学院的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职位。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法律院校的学生时,一味强调学生的出身,不是名牌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怎么优秀,也不预录取。我的看法是,出身名校当然好,但是即使不是名校出身的学生,也不乏优秀人才,不能将其排斥在外,应该唯才是举。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责任编辑:周珊珊(EK006)

(原标题:【学界】法律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