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新高考选科不再“迁就”考生 大学专业类招生今年大幅增加

时间:2018-10-04 17:4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本报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导读

  新高考让考生在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科目中选考3门,这让学生可以更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与选科科目组合增多形成对比的是,2018年的招生中,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专业类招生,将多个相近专业组成一个专业类,学生学习一至两年后再进行分流。

  975万高考考生陆续走出考场,等待他们的是选专业报志愿的抉择。

  以往这个时候,往往会有家长一掷千金,请咨询机构给孩子选一个好专业。新高考启动后,这样的焦虑已经从考后选专业提前到了高一结束选科目。

  “新高考下,学生一般在高一结束后就要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如何判断学生到高三时在哪些学科,乃至在哪些大学专业富有潜质,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话题。现在一些提供高考报志愿服务的公司已经在向高中生提供选科咨询服务,而且客单价还不低。”第三方教育评价服务公司慕华尚测CEO刘颖说。

  2018年,新高考继续扩围,将于今后两年在新疆之外的所有省份启动。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场高考升学规划讲座上,几位家长现场当即决定购买30000元的“一对一规划服务”。

  新高考让考生在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科目中选考3门,这让学生可以更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邵光华对5582名浙江省2017年高考考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选考科目组合覆盖了“7选3”的所有35种组合,表明选考制度真正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

  对于面对新高考的中学,如何为选择不同科目的学生走班排课成了挑战,“目前提供学校排课咨询和信息化建设的机构已有几十家,短短几年内就成了红海。”刘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服务学校的机构,也会提供面向学生选科的咨询服务”。

  与选科科目组合增多形成对比的是,2018年的招生中,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专业类招生,将多个相近专业组成一个专业类,学生学习一至两年后再进行分流。

  “专业类招生能给学生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也有利于落实‘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而创造性人才的知识结构特点就是学科交叉融合。”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硕豪说。

  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与高校专业发展之间却存在着博弈。“专业类招生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挑战,而且已有经验表明,专业类划得过大,有的细分专业可能会招不满。”李硕豪说。

  高中选科难题

  新高考阵营继续扩围,对过往改革的评估和总结也在持续进行。邵光华调查分析后发现,5582个样本中,1/4的学生并非是出于兴趣选择的选考科目,新高考在让学生进入理想专业方面也不尽人意,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学习基础。

  非兴趣,即功利。上海、浙江的2017年考生中,就出现了基于功利主义的考虑放弃物理等难学科目的现象。

  根据两地教育考试院的数据,2017年的25.01万浙江考生中,有8.95万人选考物理,占全部考生的35.78%,在7门选考科目中,排名倒数第二。上海5万名考生中有1.92万人选考物理,占比38.4%,在6门选考科目中同样排名倒数第二。

  弃考物理长期存在将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人才带来危机,一名教育学者指出,如果多数中国人自己不从事基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对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防安全都会造成巨大的隐患。

  由于出于功利性目的弃考物理等科目,带来了考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高中的知识基础没有打好。邵光华的调查发现,这样的学生接近1/3。

  公开报道称,2017年复旦大学在第一次统考“大学物理”时,浙江、上海生源的大一新生整体不及格率达到了30%以上,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往年。很多学生的物理水平仅仅是初中水平,和其它省份考生物理认知水平存在极大的差距。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受“志愿填报时学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规定的影响。

  比如,浙江省不久前公布的2019年拟在浙江招生的高校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中,选考科目要求范围为1门的专业占6.8%,2门的占8.8%,3门的占23.3%,不限的占61.1%。

  “高校大量专业招生不限选考科目,与生源竞争有关,作为考生来讲,面对同等水平的两所高校,如果相同的专业一所大学不限考试科目,另一所限制了,考生很可能就报考不限科目的大学了。”刘颖说。

  邵光华也认为,新高考改革的自由选考和高校宽松的专业科目要求,使学生很难打下好的“对口”基础,过于放开选择性对人才选拔和培养可能并不利。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