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大军阀张作霖是如何办教育的,让日本人叹服

时间:2019-07-18 01:1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为你寻找历史的萌动之处

大军阀张作霖是如何办教育的,让日本人叹服

在民国乱世的年代,张作霖绝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枭雄人物。

说起来这位大名鼎鼎的东北王,身世颇为可怜,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在其尚未成年时就被人打死,由寡母抚养成人,但张作霖凭藉着自身的努力,从浪迹乡间的小混混,一直坐到奉天王、东北王的位置,并最终登上了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其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

今天就说一说这位东北王治下的教育事业。

由于自幼家贫,无力就学,张作霖仅念了三个月的私塾。就是这么一位在老百姓眼中胸无点墨、穷兵黩武的人物,尽管死后也备受争议,但在其当权时期,东北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至今为人所称道。

1915年2月,张作霖上书大总统袁世凯,专门指出奉天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整顿措施。其时,张作霖仅是奉天城内小小的二十七师师长,虽说握有重兵,但无论如何与教育是挂不上边的。

条陈中首先指出,奉天办学存在两大弊端:一在靡费过多,得不偿失;二是教授不得其人,仅是坐拥虚名,缺少实际才干。另外,他还提到,办学偏厚于高等小学,忽视初等小学,使师范毕业者不愿到初小就教。初小既乏良师,而毕业者亦无从升学。

张作霖的条陈马上引起教育部、国务院乃至袁世凯的重视,袁命国务院将该条陈转交教育部查照。

对于第一条,教育部“已于本年二月十九日通令各省斟酌地方财力,体察人民生活状况,竭力撙节,以杜虚糜”。对于第二条,教育部批道:“现在小学之必待整顿,亦诚刻不容缓。整顿之法,当从力节靡费,严定教员、管理员资格入手。庶使不能胜任之教员、管理员得以大加淘汰,于教育前途乃有澄清之望。”

1915年4月9日,教育部训令各省民政长遵照办理。教育界闻之欢欣鼓舞,却不知此训令源自于一远在东北的赳赳武夫。

大军阀张作霖是如何办教育的,让日本人叹服

下面看看张作霖办教育的种种举措:

一.制定法律法规,要求40%经费保证

在1916年当上奉天王后,上任伊始,张作霖即在一份教育条陈上批示:“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

1916 年10月27日,张作霖颁发省教育会决议案给各县。决议案指出“中国兴学十余年,毕业生千万数。其优异者,赫耀里闾,平庸者或执教鞭,或事庸书舍,余则无业可操,学校多一毕业学生,即国家增一无业游民,贫累家庭,贻讥社会。考其主因以学校教育纯属空谈,遂致积弊日深,几乎不可挽救。”“中国欲富强,必以职业为基础,各校添授职业教育,实为当务之急。”

他还派人对全省的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以了解各地方究竟需要何种人才,何种职业最受欢迎等情况,以便制定实施职业教育之标准。张作霖还指定办理职业学校专款抽收园圃捐,用作此项专款,使奉省教育的发展有了可靠的经济保证。

在张作霖的一再催促下,各地方加紧进行职业学校筹建工作。到1929年,全省的职业学校总数达45所,省立6所,县立39所,在校生4798人。

教育经费的短缺一直是制约奉省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张作霖认识深刻,他认为,必须把教育经费问题当作首要大事来抓。因而,他于1916年 10月28 日,训令各道尹重申省令,严责各县知事增加教育经费,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占全县岁出总数的40%,并将此标准作为考成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

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学款应占岁出40%的标准,并严订办法,如“今后各县知事仍不实行办理,即以废弛学务论,照地方兴学考成条例予以相当之处罚 ”。

除以行政命令加强教育管理外,张作霖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完善教育管理。

在1919年10月,奉天省教育厅成立之前,由张作霖亲自过问而制订出来的关于奉天教育的地方法规就有二十多项,涉及教育行政,教育视导,教育经费,初、中、高等教育,师范、职业,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三、加强职业教育,保证生活补助

张作霖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加强课余时间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寓于普通教育中。为此,他特于1917年12月2日训令各道尹、省辖各学校,强调学校教育务注重实用。要求“所有中小男女各校,对于图画、手工、算术各课程,毋徒专求美观,务当注重实用主义”,以使学生全面发展。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