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上海:“年轻老教师”多,9成首选当教师

时间:2019-06-30 17:2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人民网上海6月19日电 (记者 姜泓冰)2018“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今天公布。参加调查的上海初中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多项指标在国际比较中居最高。虽是老龄化城市,但上海初中教师平均年龄39.4岁,平均教龄达16.7年;6成教师认为社会重视教师职业,近9成把教师职业作为首选,均远高于OECD平均,显示出我国在尊师重教、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以及校长、教师专业培训方面卓有成效。

教师是基础教育中影响学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2008年起实施“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已于2008年、2013年和2018年进行了三次。TALIS 2018有48个国家和地区、近24万教师参与。上海严格按国际标准抽取到200所初中的4000位初中教师和200位初中校长参与调查,样本学校涵盖了全市16个区的各类初中学校。OECD选择在欧洲中部时间2019年6月19日11点(北京时间19日17时)在巴黎发布国际调研的第一批成果,上海也同步公布了本地第一批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上海教师年纪轻、教龄长、女教师比例偏高。上海初中教师平均年龄为39.4岁,比OECD教师平均年轻4.7岁。作为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教师平均年龄仅比沙特、新加坡、马耳他、土耳其的平均年龄大,显示出教师队伍特有的优势。同时,上海教师的平均教龄达16.7年,与OECD均值持平。不过,上海初中女教师占比达73.6%,高于OECD平均比例68.3%。根据调查,绝大部分国家初中教师中女性的比例均远超男性。

上海教师大多把教师作为首选职业,比例达到86.6%,远高于OECD均值66.5%。上海99.1%的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较低,仅为12.7%。由于在师范教育中接受了全面的专业教育,上海教师在学科内容、教育学教学法和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自信心较强,显著高于OECD均值。

根据调查,上海教师每周工作时间为45.3小时,属于工作时间较长的地区,但低于56小时的日本。上海也是教师课堂时间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地区)之一,平均85.4%的课堂时间用于教学活动。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上海有多项指标最高。比如,上海有95.5%的校长指出学校为新教师提供正式入职培训,与英格兰、新加坡同属提供此类活动比例最高的教育系统;有83.1%的教师报告参加过正式入职培训,是所有国家(地区)中比例最高的。上海也是唯一一个所有学校都提供“带教活动”的地区。据调查,上海教师过去一年的专业发展活动参与率达到99.3%,为比例最高国家(地区),教师参与的专业发展活动类型也最多。其中,教师们参与最多的是课程和教学领域的专业发展活动主题。

在课堂教学行为方面,上海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使用方法多)和“进行课堂管理”(用时少)两方面的教学行为具有优势,但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方面,仅有20.8%的上海教师报告经常为学生布置长作业(OECD为28.6%),仅有24.3%的教师经常让学生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完成项目或作业(OECD为52.7%),在教师自己命题方面(55.6%)也与OECD平均水平(77.2%)差异较大。

上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近年来也有明显提升。94.3%的人满意自己在学校的表现,90.5%的人对工作总体满意,59.6%的上海教师认同“社会重视教师这项职业”,而OECD平均值仅为25.8%。

针对初中校长的调查显示,上海校长队伍平均年龄50.7岁,比OECD校长平均年龄(52.2)小2岁;担任校长职务的平均年数9.8年,略高于OECD平均值(9.7年)。另外,上海校长平均有10.8年承担学校其他管理职位的工作经历,显著高于OECD均值(5.3年)。上海校长与英国校长相仿属学校管理经历最长的国家(地区)。99%以上校长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但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18.1%)显著低于OECD均值(66.3%)。100%的上海校长在最近12个月至少参加过一项专业发展活动,是专业发展参与度最高的国家(地区)之一。88%的上海校长报告在最近12个月参加过在线课程,为调查中最高的地区,远高于OECD均值35.9%。

TALIS数据表明,上海长期坚持提升教师职前培养质量、加强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创新教师在职研训方式,为教师搭建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专业发展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上海还需要继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培养更多教育一线的“研究性教师”,从而大规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专家指出,由于我们大班额、分科式的教学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面,需要更多提升“跨学科”、“差异化”、“多元化”的教学能力。社会还要努力为教师创设更适宜的工作环境、降低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升教师的满意度、归属感和幸福感。

(责编:葛俊俊、韩庆)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