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2018未来人才培养的转折点

时间:2019-06-20 00: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 案例 ——

  近年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其咨询报告中提出了高中教育、大学招生、大学教育一体化的改革举措,实现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在实施过程中,日本要求教师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维度,从主体性、协同性的角度彻底改善学习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多维度、立体化地促进每一个生命健康、充分地发展;对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针对性教育方式,为入职做准备;对于重修生、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以及拥有优秀才能或鲜明个性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支持等。

  课程调整: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

  我国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含校本课程8学分)。”实施中我们发现,课程结构的调整提升了高中学校的课程自主性,同时也在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建设和高中多样化发展。

  在大多数国家,高中阶段是教育分化的开始,学生开始尝试探索选择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所以,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是高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大趋势。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也是基于课程的多样化。不同的学校根据其所处的情境和愿景,设计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学校的自主权越大,多样化发展的条件就越充分,也更有可能通过系列课程开发支持学生在特定领域中的发展,学校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2018年,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降低必修课学分比例或者毕业标准来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支持高中教育的特色建设和多样化发展。日本高中课程的必修课只占30%左右,其余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近年来,日本鼓励各地创办特色学校和新型高中,突出办学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弹性而多样化的高中教育”。美国纽约州规定学生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是修读22个学分的课程,其中英语4学分、社会研究4学分、科学3学分、数学3学分、外语1学分、艺术1学分、体育2学分、健康0.5学分、选修课3.5学分,并通过纽约州组织的考试。然而,美国高中学生修读的课程学分大大高于规定数量,学校也开设了包括大学先修课程(AP)在内的大量选修课程。在美国新泽西高技术高中,工程技术类的课程包括工程设计导论、计算机集成制造、计算机科学与软件、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与环境可持续、民用工程与建筑、工程学、工程设计与开发、数字电子技术等。就高中学校的特色领域而言,州内就有科学高中、技术高中、研究高中、艺术高中等。

  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和体验,美国一些高水平的高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组块课程,如纽约高中设置的“职业群”课程,将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框架分为若干大类,再将课程序列化和组块化,与这些大类加以衔接。

  —— 案例 ——

  美国纽约布朗克斯科学高中有8位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这所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数量众多、门类丰富,大学先修课程就有30门左右,从微积分、物理、化学,到文学、经济学、音乐理论、艺术史,还有若干荣誉课程,学生还可以经过特别许可修读,还可用来代替常规课程。这些选修课程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自然也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在课程的组块化方面,学校可以成组地选择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的选修课程,在自然科学领域,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必修课程之后,在化学、物理学、工程学、药学和法医学等5个领域选择一组课程学习。

  “双重准备”:提升技术教育地位

  我国高中阶段的普高与职高之比为6∶4,高中阶段开始就完成了学生分流的工作。职业高中常被作为被迫选择的去向,而普通高中则以升学准备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任务。如何更好地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定向,是中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直争论的问题。在技术时代,这个问题更加复杂,也出现了新的应对模式。

  从全球范围看,高中教育的普及在发达国家基本实现,根据经合组织《教育概览2018》的统计,2016年,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15—19岁人口中有85%的人在校读书。我国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也达到了88.3%。

  高中教育普及给各国高中带来的新的挑战是,侧重于大学预备教育功能的教育模式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教育普遍面临升学准备和就业准备的双重任务与艰难选择,希望升入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生远远高于实际人数。在很多国家,这种倾向一直主导着高中教育,从而使得人数更多的学生在高中毕业进入职业生涯时没有享受到未来发展需求的教育。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