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高校影响力排名,今年谁是大赢家

时间:2019-06-18 12:5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一直都极为重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

对高校而言,其发展受到科研实力、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影响,而伴随着自媒体的鹊起,高校社会影响力愈发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来说,不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愿意选择一所“风评”较好的大学,他们的“大学梦”显然已经和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挂钩。当然,高校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对其社会影响力建设可谓不遗余力,为的是获得更好的生源,提高自身发展水平。

那么,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高校之间有着怎样的“博弈”?如何才能在这场较量中占据有利形势?为此,研究小组通过对比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的2015—2016年度(下称“2016年榜”)和2017—2018年度(下称“2018年榜”)《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激烈竞争下的“残酷现实”

在2016年榜和2018年榜中,大部分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排名都发生了变化,仅有三所院校持平,可谓 “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明显有升降趋势的大学中,研究小组对升降名次≥12的高校进行排序,发现明显上升的有12家,明显下降的有16家。在这些有明显升降趋势的院校中, 西南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由79名升至33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社会影响力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由43名降至85名。

高校社会影响力虽然构成因素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对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下一阶段,这一榜单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高校会加大自身社会影响力建构?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排名变化院校

高校社会影响力排名升降变化

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更引人注目

就地域分布而言,高校社会影响力明显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无论是2016年榜还是2018年榜,北京、上海两地高校入榜率最高,尤其是2018年榜,北京地区有25所高校上榜,占据整个榜单1/4的名额。相较之下,新疆、西藏等欠发达地区没有一所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排名在前100,山西、青海、江西三地则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从两榜对比来看,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区上榜高校有所增加,大部分地区高校没有明显变化,部分地区有所突破,表明高校社会影响力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呈现稳定的趋势。

就地域发展来看,北京、上海等地区经济发达,社会资源更为丰富,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这也是两地入选数量最多的原因之一。而地处偏远地区的高校,由于所在区域经济欠发达等“先天不足”,其社会影响力建设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高校影响力百强排行榜地域分布图

“四非”院校还需更加努力

从高校的类型分布上来看,在社会影响力中占绝对优势的是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农林类院校也较为突出,但与前两者相比就显得略微不足了。

从两榜的对比来看,综合类院校的社会综合影响力占比有所下降,理工类院校的社会综合影响力占比有所上升,整体而言,变化趋势不大。可以说,两者在这场较量中旗鼓相当。

纵观两次入选高校社会影响力的各类院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等高校,其社会影响力也明显高于其他院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自2015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战略以来,就备受各方关注。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也积极加强自身社会影响力建设。

相对而言,作为“四非”(即非“985工程”“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没有各类头衔,受到的关注度总体偏低,尤其是在2018年榜中还呈现出下滑趋势,从9所降至2所。

总的来说,各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与其办学层次明显相关,且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在普遍重视社会影响力建设的情况下,“四非”院校还需格外努力。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