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当下,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2014年,上海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国家试点,每年都在改革创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新年伊始,澎湃新闻推出《名校长访谈》系列报道,与校长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最生动的师生故事,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体现西南位育中学办学理念的“中和位育”石。本文图片均由校方提供
从教36年,担任校长14年,西南位育中学校长张建中一直难以忘怀二十多年前曾教过的一名男生。
那时,张建中还是数学任课教师,同时也是高一(1)班的班主任。一次,他发现男生凡凡(化名)的学生手册有点不对劲:数学成绩这一栏登记着63分,但明显有涂改过的痕迹。
第二天,他把凡凡请到了教研室,孩子的忐忑不安让他明白了几分,在张建中的循循善诱下,凡凡说出了涂改成绩的原因:是想改一下分数顺利“骗”到父母的签名后再改回原成绩。通过交流,凡凡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张建中也和凡凡约定:这将是两个男人之间永远的秘密。
从此以后,即使成绩不理想,凡凡也未再涂改过手册。如今,他已成家立业,成为了一名私企高管。
这件事对于张建中触动很大,“我觉得学校应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纠错扬长的积累过程。”

西南位育中学是田林虹梅学区的主任单位。 教会学生做人,比教会学生考试更重要,这成为了张建中教书育人生涯中恪守的原则。
另外,他也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校有一条铁律:谁都不得挤占体育课时间,即使是初三、高三毕业班,体育课课时一节也不能少,活动量也不能打折扣。
“精细化管理”在西南位育中学已实践多年,“细工夫、活办法、好心态”九字诀早已深入人心。
“不仅收获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 张建中把“四个读懂”做为自己的办学格言:读懂教师、读懂学生、读懂家长、读懂社会。

张建中 【对话张建中】努力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澎湃新闻:西南位育中学的毕业生最常提起的,就是学校的体育课带给自己的正向激励,在家长和社会都重视升学率的当下,你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张建中:我们是一所民办学校,生存发展需要一定的升学率保障,但绝不能被升学率牵着鼻子走,人的成长不能只看眼前这几年,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只是高分的学生。当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后,分数作为素质的一部分自然会水到渠成。
我们想尽办法为孩子们创造动起来的环境,比如,为了解决校园内篮球架比较少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每一寸场地,在全校13个篮球场上竖起了72个篮架。为了增加学生课外活动场所,学校将教学楼的每一个屋顶都充分利用,建成空中花园。另外,我们还把封闭的绿化花园改建成开放的园林,利用室内运动房的外墙,砌起了“攀岩墙”;通过拆旧布新,又建起容纳两个网球场地的风雨操场。
我们希望在中学阶段,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终生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一切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着想。
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叫霏霏的女学生有哮喘病,别人参加体育活动她休息,别人春游她请假。独处让她时常感到孤独,虽成绩不错,但寡见笑容。我想,这应该是最爱笑的年龄,孩子难见笑容,那是心里有多愁。于是我和女孩班主任商量,让孩子担任学生干部,让她在学业之余的社会工作中融入大家庭并健康成长。
这一招果然有效,这个郁郁寡欢的女孩从班长做到校学生会主席,不仅保持着优秀的成绩,还充分锻炼了她的组织管理能力,哮喘病也逐渐好转。中考那年,女孩坚定选择了西南位育——她热爱的母校。后来她迈进北京大学的校门,临走时,她悄悄对我说:“张校长,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课是我最喜欢的课。”
霏霏的成长正契合并延伸了西南位育“让校园充满了阳光”的理念。我更欣慰的是:学生勇敢面对每一次挫败,也敞开心扉吸纳每一缕阳光。
努力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关注时间和精力消耗的有效性,真正实现高效率,这是优质教育的核心指标,其难度当然数倍于高质量本身,但我们会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