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考试季一分之差背后:考验教师育人方式和家长教育理念

时间:2019-01-16 01:3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摒弃“分分计较”理念,让学生拥有“完成感”

  眼下,孩子们所面对的考试大致可分为两种:标准化考试和常模化考试。上海交通大学附中历史教师彭禹解释,为了体现区分度,实现人才选拔的目的,学校的考试大多是常模化考试,命题者更关注学生“不会的题目”,因此考分常常呈正态分布。“常模化考试的功能与育人理念本身有些‘背道而驰’,这也是我们不愿意过分强调分数的原因之一。”

  十几年前,上海市江宁学校曾经尝试“试后100分”的教育评价改革。只要孩子在拿到试卷后订正错题,就能拿到老师修改后的满分。“这种改革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过度关注分数,而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自我成长。”校长吴庆琳告诉记者,改革推出后,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一名初中特级校长也坦言,现在的家长和孩子有点“玻璃心”,教育如果一味迁就学生也不是理想状态。“给孩子更多的人文关怀是社会进步、教育文明的体现,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引导家长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让孩子的经历挑战的同时,还能学有所成,收获成功。”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解释了“59分”的意义:当孩子处于“边缘”的时候,心理压力是最大的。59分和60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差,但是,会让他们滋生出懊丧、后悔、自责等负面情绪。他强调,教育不是为了创造出更多成功者、失败者、快乐者、痛苦者,而是让每个人拥有“完成感”,从而不断进步。因此,对老师和家长来说,自己首先应该摒弃“分分计较”的理念,同时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每一次考试、每一个分数——每个人成功与否的参照系只有自己,这些考试和分数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