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当代年轻人的崩溃,从胃疼开始

时间:2023-04-10 05:0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豆瓣上,一个名叫“胃病患者抱团取暖”的小组,已经拥有将近5万名成员。在小组里,他们给自己取名为“小难受”,发帖倾诉着胃病如山倒的经历,分享着各种对抗胃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年轻人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一旦患上胃病,反反复复的胃疼、胀气和反酸并不是终点,随之而来的还有失眠、食欲不振和抑郁焦虑情绪。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的统计,中国胃肠病患者已达1.2亿,接近全世界胃病人数的一半[1]。2020年全球的新增胃癌患者数超过100万,其中近四成在中国[2]。胃病之普遍,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通病”。4月9日国际护胃日来临之际,在拜耳的支持下,南方周末发布了《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关注职场打工人与胃健康息息相关的饮食、作息和情绪状态,并了解他们对胃健康的认知和胃病应对情况,以进一步提升大众的护胃意识,消除胃健康防治相关认知误区。

人还年轻,胃先垮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思微都与白粥为伴。

她清晰记得那次出差的夜晚,和同事们一起点了满桌的烧烤和清凉的西瓜,大快朵颐。


半夜两点钟,胃部钻心的疼痛把思微从睡梦中叫醒,折磨得她一夜无眠。甚至到第二天的旅程中,一度几乎失去意识。她察觉到这次胃痛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猛烈,且持续了三四天。


痛定思痛的思微连续好几天都只敢清粥小菜果腹,生怕“娇弱”的胃再在出差途中闹意外。事实上,她在中学时代就因为胃病去做过检查,只是当时年纪小,开了几服药,就把医生“饮食清淡、少吃辣椒”的医嘱抛在了脑后。


思微坦言,工作以后,胃病更是频繁找上门。“最开始胃部隐隐作痛时,没太当回事。后来才开始重视。”


像思微一样饱受胃病困扰的打工人并不在少数。《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显示:受访人群中,94%曾有过胃部不适症状,73%曾确诊胃部或消化道疾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炎是确诊最多的胃部疾病。

图/《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

除了胃病人数不断增长,胃病发病已经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报告》显示:从胃病的比例上看,并非年长的70后、60后胃病比例更高,而是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比例最高,调研人群中患胃病比例在76%左右。这一结论也与2018年针对基层医院慢性胃病的发病现状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在接诊的256名患者中,病患年龄小于50岁者占比80.08%[3]。

图/《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

作为曾经优享一切的“独生子女”,80后、90后目前正处在抬头看月亮的年纪,却不得不埋头捡拾着地上的六便士。步入了“上有老人下有二孩”的人生处境,他们肩膀上的担子愈发沉重,更无暇顾及胃部健康。


长期慢性胃炎会影响胃部的细胞结构,且病情反复难以根治,胃黏膜受损后患者可出现胃部充血、溃烂等症状,胃黏膜易受到各种致炎因子的攻击,长此以往损伤胃部功能,易诱发癌变[4]。不少胃癌患者在发现前已经患有慢性胃炎。


更严重的是,年轻人得胃癌,治疗可能更加艰难。美国梅奥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早发性胃癌和老年人中更容易发作的胃癌有着不同的基因组亚型。它的生长和扩散速度通常更快,预后更差,并且对传统化疗的耐药性更高。


“初三就经常感觉胃疼,和爸妈提过几次,他们总觉得‘小孩子哪会有什么胃疼’,一直没当回事,直到高三疼得受不了了,才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给了胃溃疡的诊断。”同样是90后打工人,郭平也一直深受胃病困扰,“当时医生都在感慨,你的十二指肠溃疡这么严重,居然一直忍着没有就医”。


“很多年轻人觉得胃疼忍忍就过去了,其实长此以往,小病就会酿成大病。”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景南教授建议,“对于胃病,一定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加重的趋势,要及早就医。”

情绪作祟,压力跟随


“事情多压力大的时候,加班熬夜时难免胃有一点疼,或者是明明很饿,却一点也不想吃东西。”Kubby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在项目冲刺阶段,需要同时沟通对接客户、供应商、上级和下属,“夹心饼干”状态下的她难免会有心理压力,熬夜加班更是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便是胃疼”。

“焦虑起来的时候,或者压力性进食,或者就干脆不吃。”Kubby回想起那段惨痛经历,“甚至会有明显想吐的症状。”


前段时间,一条关于#胃是情绪器官#的话题就冲上了微博的热搜,阅读量高达2.8亿。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