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掌视科技:郑州航院:用四年写一篇本科论文(2)

时间:2019-07-24 14:0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郑州航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师关莉是最早一批受益于这一培养模式的学生。2004年,关莉在大二结束后的暑假进入实验室,从最基础的资料整理开始,一点点融入了张锐的科研团队。谈起这一培养模式对自己成长道路的影响,关莉说,进入老师的科研团队让自己有了归属感和前进方向。

“刚接触科研时,尽管自己分析不了数据,参与讨论时也提不出建设性意见。哪怕参与的是最基础的科研工作,只要看到老师们在讨论实验,看到师兄师姐在阅读文献,‘如何做科研’就会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关莉依然认为这对本科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018年9月,博士毕业后的关莉进入郑州航院任教,开始像张锐指导她那样指导自己的学生。“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十几年前张锐老师做的事情,现在我带的学生就是十几年前的我。”

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本科毕业论文四年一贯制开始探索实践以来,郑州航院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有效地激发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热情。

“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学校于2018年完善了毕业论文四年一贯制相关制度,形成了‘双向选择、持续训练、参与项目、取得成效’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张锐说。

双向选择指的是学院遴选出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由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确定学生的指导老师。

持续训练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整个本科阶段的科研学习计划,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进展情况,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参与项目方面,理工科学生从大一开始进实验室,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工作,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系列举措保障学生在培养任务结束后,在知识、能力上获得全面提高,切实取得成效。

2018年,郑州航院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共获奖582项,其中国家级113项,省部级469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取得显著突破,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全校共有511个项目参赛,2000余名学生参与,获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今年正在进行的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共收到800余项参赛项目,有近3800名学生参赛。

“本科毕业论文四年一贯制是一个抓手,通过这个抓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师风师德提高了。”张锐说,“这就是本科教育的希望所在。”

《中国科学报》 (2019-07-24 第2版 动态)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