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应届博士月薪80万元?AI这个金饭碗真的这么好捧吗

时间:2019-03-29 10:1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最近,有消息称,人工智能(AI)行业发展火爆,导致这个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企业纷纷抢人,甚至没出校门就已经被“预定”了。

    同时,AI应届博士年薪已经涨至80万元。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上,更有企业开出高薪,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

    在不少人看来,学习人工智能,似乎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

    但是,这个金饭碗真的这么好捧吗,钱江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从电梯工程师投身人工智能

    9月中旬,罗文国(化名)在英国完成了人工智能学习。回国后的2个多月里,找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

    “外面说月薪80万,我看高的80万还差不多,很多都是噱头。”外界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他并不同意。

    这不是罗文国第一次找工作。

    2014年,从国内知名工科院校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罗文国很快在苏州某电梯企业谋得一份工程师的工作。“起薪七八千元,主要是根据项目进行各类扶梯的设计。”这份还算稳定的工作,他并不太满意。

    工作3年后,罗文国选择了离职。这不是一次草率的选择。“工作以后,我就一直在考虑,”转行对他而言,是可以理解的抉择,“所有人都知道,互联网是最赚钱的行业。”

    来自浙北乡村的他,薪酬是他在大城市立足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电梯行业的成熟度,也让他少有发挥的空间。“就连我们老板,也收购了一家机器人公司。”“智能制造”的转型大潮下,罗文国不甘落后。

    去年7月,罗文国申请到了全英前十的院校,攻读机器人专业。但当时,他还没有决定自己最终的方向。

    契机源自开学前的一次对话。“去师兄的实验室聊聊他的学习情况,他就说起自己在做人工智能。”这激起了罗文国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后,他决定投身人工智能。

    罗文国的同学里,有一半来自中国,他们中近10人,同样选择了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

    “小到现在抖音上的尬舞机,大到安防上的人脸识别,都在我研究范畴内。”罗文国解释道,一年时间里,他的研究主要是当下流行的姿态识别等领域。

    在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都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从教材到老师,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导师教我们的很少,课本也几乎没有。”罗文国说,他的知识来源除了国外一些大牛的视频网课,主要是论文。

    任务很重,学习时间却很少。除了前期学习,罗文国认为自己真正深入AI,不过只有毕业设计时的三四个月。一年的时间,对他转型人工智能,显然还不太够。实际上,直到回国后,罗文国的毕业设计都没来得及修改发表。

    但是时代在推着你往前走,他说。

    不止是在英国,AI热潮,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今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深度学习部门录取了8名博士,其中有6名为华裔。

    想找份好工作,其实不容易

    此前有报道称,企业并不直接去招聘会现场招募AI人才,因为太抢手了,这些人基本都不用去招聘会。

    即使是AI专业的应届生,也完全不需要大费周章来现场找工作,企业会早早通过导师或实验室找到他们;而对那些有经验的研发人才,猎头会主动上门联系。

    在经验丰富的人才稀缺的背景下,应届博士生相对于硕士生而言,更是“香饽饽”。他们大多已经跟随导师做过相关的项目,并因此积累了一定的AI技术和经验,因而很受企业的欢迎。有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他还不清楚如果招AI人才,具体要开多少价位。但他确定的是,这些人才看重的不仅仅是薪酬,还看重平台和稳定的前景等。他们要抢人的话,只能开价更高。

    但现实却给罗文国泼了冷水,找工作似乎并不容易。

    “如果能再发一篇文章,找工作可能会顺利些。”回国后,身处热门行业的罗文国的工作,却找得不算顺利。

    “刚回国的时候,阿里巴巴也来咨询过我的意向,我觉得职位和我的研究领域有些出入,就拒绝了。”罗文国没想到,由于错过了当时的招聘季,此后的机会越来越少。

    他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偏执”。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