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两万元搞定论文、三万元初审包过 培训机构盯上自主招生"商机"

时间:2019-03-29 10:0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两万搞定论文、三万初审包过!注意了,培训机构盯上自主招生“商机”

    2018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又擂响战鼓。自主招生推出至今,不时有媒体曝光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的个别“腐败”和“造假”现象,教育部也三令五申,要求高校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

    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培训机构表面打着“高考规划、咨询服务”的旗号,背地里却明目张胆声称“花钱可买论文搞奖项”,承诺“初审包过”,让原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沦为部分培训机构谋取利益的工具。

    是机会,还是玄机?

    5月中下旬,随着北大清华等名校陆续公布今年自主招生的初审名单,入围各大名校初审名单的学生,也自然成了各地高中和培训机构宣传的噱头。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一旦通过,考生就能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

    李华(化名)是某“985”高校的大一学生,2017年,他通过自主招生,享受到“超过生源地一本线即可录取”的优惠政策。

    小李介绍,自主招生以“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原则进行报名,高校对报名考生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考生名单会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上公布。接下来就是高校组织笔试和面试,各个高校笔试的科目不同,笔试和面试成绩的比重也不同。

    从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看,初审一般会要求考生提供诸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时期各类竞赛的获奖证书、发表过的论文、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

    回忆起自己的“自招之路”,小李坦言,初审阶段确实有一些“玄机”,为了准备自主招生“材料”,母亲很早就开始帮他谋划。

    “我们学校要求提供跟报考专业有关的实习或实践证明,我妈就从相关的好几个单位给我开了实习证明。另外,还需要一些竞赛的获奖证书,这些证书都是真的,你想弄的话,一些含金量不是很高的证书也能弄得出来。”小李说,“去学校填初审表格时,别人都是几页材料,我是一大沓材料,把老师都给吓到了。”

    “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对考生的诱惑力最大,这也是近年来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相关培训机构逐渐增多的原因。”南昌一位从事高考咨询服务的业内人士张勋告诉记者,通过高校的初审才能拿到高校自主招生的“入场券”,而要通过初审,就必须对标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准备材料,这也就是部分家长挖空心思“造专利、搞论文、参加比赛”的原因。

    是拼搏,还是拼爹?

    家住南昌市的张女士近期忙了起来。她的女儿读高二,成绩不错。为了让女儿考上理想的名校,张女士一直非常关注自主招生的“成功案例”。

    在“有经验”的家长指点下,张女士联系上一家全国连锁教育培训机构在江西的联络人。刚开始,这名联络人还颇为谨慎,反复问张女士是谁介绍的。在得知是“熟人”介绍后,这名联络人便敞开了话匣,不断介绍经过他们“规划”通过初审的“成功案例”。

    之后,半月谈记者以张女士家属身份,一同去了该培训机构在江西的办公地点。一进大厅,几幅大红色喜报赫然在目。“喜报”上罗列出19位在该培训机构“规划”下通过自主招生初审的学生详细情况,其中有十多位学生在该机构报名前的资质是“三无”,经过教育机构规划后,资质摇身一变,十分耀眼。

    “文科要准备参加一些赛事并获奖,比如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叶圣陶作文大赛。”这位联络人向张女士推介:“论文准备花两万块钱,可以发到国家期刊上去。叶圣陶作文大赛的话大不了我帮你写了,如果你要拿一等奖的话,另外再交5000块钱。”

    该联络人最后表示,总共交纳3万多块钱,可以保证通过211甚至985院校的自主招生初审。“只要你该拿的奖都配合拿到,初审我们可以确保通过。”

    见张女士有些犹豫,联络人还翻开自己的微信,向我们展示了他与多名家长“密切合作”的聊天记录。为了催促张女士尽快报名,联络人还不忘提醒:培训名额有限,须尽快报名,总部已经通知6月1日后全面涨价。

    是捷径?还是歧途?

    为切实维护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2017年4月,教育部曾发出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试点高校和中学要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斩断“利益链条”。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