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韩春雨造假事件最新消息 调查报告:论文撤稿回归普通教师行列

时间:2018-12-16 10: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韩春雨造假事件最新消息 调查报告:论文撤稿回归普通教师行列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发布了题为《学校公布学术调查和处理结果》的新闻。当晚官网贴出的报道在新闻栏目内的标题甚至简化为“学校公布学术调查处理结果”,没有提及韩春雨的名字。刚到第二天午间,这两条新闻在该校官网已经下沉难寻。

但一年前河北科技大学声明称“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终于有了“调查和处理结果”。

学校对韩春雨撤稿事件进行了学术和行政两条线进行了核查。在学术方面,“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结论是:“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这个调查结论,立即引起人们新一轮的强烈质疑,种种批评铺天盖地而来。事实上,早在去年河北科技大学启动调查之前,经过一年多的验证和讨论,韩春雨这一成果的性质早已水落石出,其个人的学术信誉在应对质疑危机的过程中已经破产。现在河北科技大学“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的调查结论,只会激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可以预期,至少在舆论层面,河北科技大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期望落空了。

对于行政方面调查的结果,该校报道称:“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

回想两年前,韩春雨的“诺奖级”撤稿论文问世、声誉鹊起不久,即发现实验无法重复等问题,遭到学术界的广泛质疑,然而各种荣誉依然纷至沓来。仅2016年5月至9月,据报道的至少有:

5月24日,某部领导接见韩春雨,高度评价其成果与精神。

7月7日,韩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学推荐为“长江学者”候选人。

7月13日,韩春雨被推举为河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8月9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获批复,项目估算计划总投资2.24亿元。

9月7日,河北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基因编辑)被纳入河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9月30日,韩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学推荐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

……

韩春雨的荣誉晋级之速,令人叹为观止。这方面的推手,当然不是韩春雨个人,韩春雨不过随波逐流、乐于配合而已。

目前,韩春雨因发表论文获得了河北“最美教师”称号,其就职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曾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复的经费超过2亿元的建设工程项目,该校亦投入超过2000万元为该中心采购科研仪器。

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也就是说,除了个别社会任职还在按程序办理撤销之外,其它的诸如“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均已取消或收回。这可视为对韩春雨的行政处理或处分,韩春雨似乎可以平稳回归到了发表撤稿论文之前的普通教师行列。

韩春雨,男,1974年1月11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

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甚至被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实验成果。但此后不久,该论文内容就陷入争论:有人提出韩春雨的试验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彼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最新声明指出,该期刊已获得有关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的新数据,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声明称,韩春雨团队主动申请撤回其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