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当我们在讨论考研时,真正焦虑的是什么?

时间:2022-07-03 22:1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话题,大学毕业生继续升学的意愿日趋强烈。《2022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白皮书》显示,面对“毕业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的问题,有54%的受访者希望继续深造。据教育部官方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57万,创下历史新高,增幅达到21%。同时,招生人数不断增长,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为56万,2021年达到117.7万,2022年预估达到120万左右。
随着毕业季到来的就业压力,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这一途径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期望获得更好的就业前景及更好的收入,因此考研也已经成为大学生们最主要的选择之一。
那么,无数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景涌入升学之路的学子,又究竟能否如愿?
学历和收入完全挂钩吗?
有的大学生认为学历与收入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学历就意味着高收入,同时考研也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学历与收入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舒亚·安格里斯特和克鲁格在早年的一个研究中得出结论:多上一年学对一个人日后的收入水平有正向影响,这一影响不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而纯粹是由教育带来的回报。国内学者也通过国内数据证明了:无论来自于哪个收入层次家庭的子女,收入都随着教育程度提高而提高。
据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图1:不同学历的年收入水平差异


由于中位数不受数据极大或极小值影响,对于所在群体的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可以从上图看出,一个普通高学历者的收入一般是高于低学历者的。
但是从均值来看,人们的收入水平与学历水平似乎并不完全挂钩,由图可知,本科学历群体拥有最高的人均收入水平,而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人均收入最低。出现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受到所在群体收入极值的影响。
根据财富的二八定律, 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因此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收入者,可以对他们所在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影响力大大超过了他们所在群体的低收入者,所以只要当这些群体多出现几个千万富翁,其整个群体的收入均值可能都会发生极大改变。因此收入均值的说服力相比中位数会更弱。
除此之外,国内学者还发现过度教育在中国普遍存在,带来了薪酬惩罚,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显著低于适度教育者,并因此导致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正在降低。
教育回报率指每增加一年或者一个阶段的教育带来收入提高的百分比,由图可知在,所有教育经历中,只有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的教育回报率为正,增加研究生教育经历甚至会给收入带来负面的影响。由此说明研究生群体存在过度教育的现象,并带来了薪酬惩罚。当高学历者从事了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可能导致收入下降,教育资源被浪费。

图2:不同学历的平均收入和教育回报率


虽然学历与收入水平并未呈现绝对的正相关,但是在高等教育中,教育经历与毕业生起薪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尤其近两年,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毕业起薪差距愈加拉大。下图呈现了自2008年至2021年高校毕业生的起薪变化。
 

图3:不同学历的起薪差异变化


由此可知,各企业单位、组织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学历仍然是重要的考察要素,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待遇,且不同学历群体的起薪收入水平差距明显。
综合以上结论发现,工作初期的薪资待遇差距跟学历息息相关,但越到后期越会发现,薪资和学历的相关性逐渐减弱,甚至高学历会带来薪资惩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长期来看,能力才是决定薪资高低的主要因素。
同时,学历对收入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是存在差异的。侯瑜等人也在《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区域及教育层次差异——基于CGSS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证实了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显著。
文中提及,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所引起的东部地区平均工资的涨幅为1.27%, 即便劳动力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 选择在发达经济地区工作的工资增长幅度也较高。因此东部地区对于人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无法忽视的就业错配
“就业错配”是我国教育与就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2016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严重的工作错配问题,同时出现了“过度教育”和“技能不足”两种现象。
2020年8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也指出,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与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当前,许多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继续求学深造,然而更高的学历能否降低就业错配现象呢?
据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将受访者分为本科以下、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三种教育程度,比较它们教育错配与技能错配情况,可以看出本科生的技能匹配度较高,硕士等更高学历带来更高的教育匹配度,但是也会面临更高的教育过度风险。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