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从何抓起

时间:2019-08-29 09:5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近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中大篇幅谈及基础教育问题。任正非表示,“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 谈及教育情怀,任正非介绍,因为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同时父母也要求任正非一生不许做教师,这一要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如果说我们教师的待遇不高,优秀的人都不愿意去当老师,那只会出现马太效应,越来越差,越来越差。优秀的人愿意当老师,只会越来越优秀”。

  在之前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任正非也不断提及基础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说:“对一个国家来说,重心是要发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础教育。要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国家未来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竞技中获得成功。”“只有教师的政治地位提升,经济待遇提升了,我认为才可能使得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任正非反复提到基础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让全社会意识到,不能只急功近利地盯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根基是人才、是教育,必须从教育这一根本抓起。

教育待解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任正非强调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这其实也是中国近年来努力在抓的工作。但中国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老大难问题,亟需破解。“今生今世不准当老师”,任正非父母给他提出的这一要求,令他印象深刻。

  几十年过去,这一情况在中国得到改变了吗?现实是令人忧虑的,这一情况依旧存在。

  一家机构做的《2016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九成以上教师对实际工资收入不满意,近七成教师认为社会不尊重教师职业,八成以上教师认为教师社会地位低,近四成教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绝对不会再从事教师职业,近五成老师表示不会让子女从事教师职业。

  1994年施行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这一法律规定,到现在仍旧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意见》提出,优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政策,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从这一《意见》可看出,1994年施行的《教师法》还在落实之中。

  为何教师的工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中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合理。当前,中国义务教育经费中的教师待遇部分,是由县级财政为主进行保障。

  对教师待遇的保障力度,取决于一县的财政实力。一些财政薄弱的县市,给教师所定的薪酬标准就可能低,还会出现拖欠教师薪酬的问题。这种由县级财政保障义务教育主要经费(教师待遇支出占义务教育经费的70%左右)的做法,还导致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以及农村地区为节省教育经费投入,而想方设法撤点并校、有编不补、聘请临时教师,这增加乡村孩子的上学成本,影响教学质量,也使农村辍学率回潮。

  其二,对于地方政府不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没有严肃的问责机制。这和前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

  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但由于钱是由地方政府出,地方政府没钱,问责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这种问责,就是“老子问责儿子”,问责也大多不了了之。

解决方案

  1、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因此,要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就必须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中国国务院决定从2016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主要解决的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问题,为实现统一就采取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摊的方式,明确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及中部地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为8:2,中部其他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