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华东师大举行“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论坛

时间:2019-07-25 23:1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华东师大举行“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论坛


摄影 符哲琦


华东师大举行“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论坛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20日电 (符哲琦 陈静)《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面对什么新形势和新要求? 20日,“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论坛举行,解读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时代命题。

  普通高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副处长赵宇指出,《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普通高中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和方向性、规范性指导。她希望本次论坛通过政策理论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引,通过共享基层实践经验为教育研究提供鲜活的案例和厚实的土壤。

  此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依托教育学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举办。教育部、各省教育厅、教育局教育行政负责人,华东师大专家及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江苏、辽宁等地的中小学校长共300余人汇聚于一堂,通过3场主旨报告、2场校长圆桌论坛,汇聚多元化视角,共同探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问题和实践举措。

  着眼实践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共享,推动新政落实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华东师大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在教师教育、教育研究和教育服务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加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研究的需要,也是推进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童世骏在致辞中提到,要以育人方式的改革促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陈爱平表示,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是上海教育改革推进中的重要力量,为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献出了具有特色的改革方案。她强调,教育改革的推进一方面离不开国家基本政策方针的落实,着眼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破解难点和重点;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回归“育人”原点,强化学生发展指导

  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不仅仅是技巧、方法层面的追寻,更是对产生方法的“原点”的反思。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涛在以教育学原理的方式解读《指导意见》之后提出,只有回到育人方式变革思想与行动的根源和根基,展开原理式的变革,才可能推动高中育人方式的整体转型。

  他提出要回归“3个原点”:回到时代原点,明晰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时代性;回到价值原点,以“高中教育”的价值定位为起点,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回到育人原点,确立普通高中教育“育人”的目标、过程、方法等。同时,他还阐述了改革中如何体现“综合”和“贯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益明提出,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就是要重新审视当代普通高中的发展使命。他认为,在国家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要回到教育培养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使高中成为每个人身心健康、愉悦成长、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场所,使高中学生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他还提出,要全面、科学地认识与理解高中阶段学生发展指导的本质要求,要以育人为根本,创建富有成效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新教学:指向素养的大单元设计

  新高考、新课标需要新的教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指出,普通高中教学面临重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升级。新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运用知识做事、持续地做事、正确地做事, 强调知识点从理解到应用, 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及其运用。基于此,新教学需要聚焦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三个方面。

  崔允漷提出,指向素养的新教学须采用大单元设计,将知识学习与真实生活连接起来,打通知识(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便于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必须重新思考与整合课堂时间,发挥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增强课堂学习的交互性、合作性与探究性,记录过程数据,最大化地满足“异”学习。

  新教师: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步改革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