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未来人才培养有以下五种趋势:一是通识教育将在实践层面上结出更多硕果,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二是人工智能将对未来人才培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个性化培养将落地生根;三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将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四是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艺术渐居要津,成为人才培养新热点;五是国际化培养将成为人才培养的常态。
关键词:未来;人才培养;通识教育;人工智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不仅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而且办学质量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三个面向”成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对高等教育而言,第一个面向解决得较好,第二个面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第三个面向关注还不够。具体到人才培养方面,较多重视了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并努力向国际化方向迈进,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未来人才培养发展趋势的研判。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也是核心要义。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把握。
通识教育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2005年,针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钱学森发出了“钱学森之问”:“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尽管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此进行解读,但就人才培养而言,“钱学森之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通识教育的呼唤,是对以专才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质疑。
19世纪以后,专业教育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但是由于学术分科太细,知识被严重割裂,人才片面发展的状况日趋严重。在这种背景下,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生独立思考的通识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自此,究竟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一直争论不休。由于对现实需求的严重关切,多年来,我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多侧重于专才教育。20世纪50年代,通过大学的院系调整,综合性大学数量减少,以工科为主的专科性大学急剧增加,专才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专才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人才培养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进行了新一轮改革,通过大学的合并和重组,综合性大学的数量增长较快,专科性院校大幅减少。但是,人才培养理念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各级各类大学奉行的依旧是专才教育模式。专才教育的优势是学以致用,缺点是基础薄弱、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依赖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高等教育不仅要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型,更为主要的是实现由关注现实到关注未来的转型,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超前性和引领性,这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非是“通才”教育,而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所进行的核心素质教育,它既强调人对现实社会的良好适应,又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改造,是适应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识教育之所以未能很好落实,是教育的功利性价值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基础厚、能力强,但也容易出现学而不专的问题。因此,它和专才教育并非绝然对立,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关系,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识教育改革应该是未来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头戏,落实通识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全面修订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为通识教育,大学三年级、四年级为专业教育,要大幅削减专业课程的学分与学时,让出更多的时间,大量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赋予学生学习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要打破多年形成的利益格局,重塑课程团队,凝练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避免因人设课、因好设课;要凸显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从人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创新思维和品格的培养、中文写作与表达等诸多方面,打造十门左右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同时,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中西文化的融合,设立一般必修课和选修课,形成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
初中毕业证丢了怎么查看(初中毕业证丢
导读 么初中的毕业证还是比较重要的,祝您好运 你好,你继续求学的话,就没有那么重要了,...(68)人阅读时间:2023-04-24300分能上什么高中 有哪些学校
300分的分数在大部分地区上普通高中概率是比较小的,当然最后还是要看考生所在地的最低控...(175)人阅读时间:2023-04-23老板的娃上了一流初中,然后栽在了英语
大家好,我是闪闪妈。论家长心态不稳定指数,4-5月排第一。因为接下来是闹腾腾的幼升小、...(110)人阅读时间:2023-04-23扬网招考直通车丨@家长 你关心的问题答
扬州网是由原今日扬州网和扬州新闻网重组而成。今日扬州网站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开通,扬州...(98)人阅读时间:2023-04-23点解我在广州晚晚都出来蒲?
△回顾这些年,陪伴你十年的灯光节 来广州,绝不可错过她的夜景。 过去9年,每年冬天广州...(86)人阅读时间: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