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生竞选大队委,翻出四五十张证书!但有用的……

时间:2019-06-22 06:5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半岛记者 刘雪莲

“没想到小学生竞选大队委,证书比拼也这么激烈。”刘女士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最近准备竞选学校大队委,为了在竞选中凸显优势,小朋友将自己的各种比赛证书翻了出来,随便一翻就是四五十张。而学校的竞选种子选手们,证书都是一摞摞的。

曾几何时,中小学生的各种竞赛或者荣誉证书,都为简历增添含金量,也是升入优质学校分量很重的“敲门砖”。但日益功利的考证热,让很多孩子不堪重负,比赛市场混乱。

日前,教育部出台《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举办竞赛的“三不”政策以及严格的竞赛承办审批程序,这一新政无疑将为一度火爆的竞赛热降温。

小学生竞选大队委比拼证书

“孩子原来也参加过大队委竞选,但没想过要靠证书取胜,只是拿几张有代表性的证书放到竞选PPT里。”刘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之前参加过几次学校大队委竞选,一直对女儿采取放养政策的刘女士,并未太多介入女儿的竞选,每次竞选PPT都是女儿自己做。

最近,学校新一轮的大队委竞选又要开始。“可能因为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竞选了,这次孩子特别重视。”刘女士说,女儿这次明显比前几次更加用心,一直希望多出点儿大招,增加胜算。

一天放学,孩子回家开始找自己的各种获奖证书。女儿告诉刘女士,上次竞选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的竞选PPT里,证书都是一摞摞的,特别震撼,而且效果也很好,这次她也要好好找找自己的证书。

“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啊,怎么这么多!”刘女士说,自己并不属于对各种比赛很热衷的家长,孩子的比赛大多是跟着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参加的,获得的证书也并没有特别看重。但是孩子轻轻松松就翻出了四五十张证书,另有一些奖牌和奖杯,还是把她给惊着了。“舞蹈的、唱歌的、美术的,琵琶的,各种比赛证书都有,很多比赛孩子都想不起来了,真正孩子印象深刻、有含金量的比赛,可能就两三个,其他就是交钱参加。”

不过,很快刘女士就发现,自己女儿的这些证书,真不算什么。“孩子在一所比较普通的小学,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她的幼儿园同学很多到了青岛市的热点小学,我问了问,那些孩子的证书,很多都是三位数的。”刘女士,女儿的一名小学同学,每年都参加各类数学、作文、绘画等各种竞赛,证书都装好几箱了。 如此的证书比拼,培养孩子的爱好是一方面,很多家长也是在为孩子的升学考虑。青岛市每年的小升初面试时,青岛实验初中等热点初中,很多学生都是提着一包包证书来面试。

“但其实,证书的数量多少并不起决定作用,证书的含金量是最重要的。”一位参加小升初面试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审查证书,首先要看这个活动是不是教育部门正规举办的,很多孩子参加的比赛水分很大,有些比赛就是一些机构自己培训、自己考试、自己发奖,还有些证,其实就是花钱就给。“有的孩子提了满满一袋子证书,结果有用的一个都没有。”

中小学竞赛新出“三不”政策

对于中小学生竞赛考证热的泛滥,教育部门也正在积极应对。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对中小学生竞赛活动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办法》严格规定了各类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的申办程序,教育部负责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并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具体受理、初核工作。竞赛组织主体应为在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

每年3月,受托专业机构集中受理有关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关于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申请。每年4月,受托专业机构集中对申请举办的竞赛活动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严谨性进行充分论证,或开展实地调查,提出初核意见。每年5月初,受托专业机构将初核意见报教育部,教育部按规定程序研究,对同意举办的,将活动主办方、时间、内容、范围、组织方式、监督方式等信息在教育部官网公布。

除了竞赛承办要严格审核、不能想办就办之外,《办法》还明确提出了中小学生竞赛的“三不”政策:一是竞赛要坚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费”,二是举办竞赛过程中,不得面向参赛者开展培训,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资料、书籍、商品等;三是强调竞赛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要标注教育部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