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

时间:2018-10-30 17:2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笔者日前在埃塞俄比亚农村访问,感受到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学校的房屋并不好,非常简陋,有些仅是木栅栏上涂上泥巴,即使一些国际机构援建的学校,有砖墙和屋顶,但是因为窗子被挡住,教室里面也很昏暗,空气流通不畅。因为缺少合适教师,所以学生往往都上半天课,不仅小学上半天课,甚至初中和高中也都只上半天课,这与城市学校全天上学就有很大差距。农村学生的升学率比较低,尽管全国的大学已经增加到45所,农村孩子上大学仍然不容易。

  埃塞俄比亚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首先是强制,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每一个村庄都有一所小学,每一个乡镇都有中学。其次是免费,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教育。政府的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16年财政支出的24%用在了教育上。尽管农村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还很简陋,但是在当地也算是不错的房屋了。

  埃塞俄比亚的农民支持孩子上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上学对家长来说,一个最直接的教育成本是减少了家庭的劳动力。在北部高原地区,牲畜是家庭的主要财产,农民耕地需要养牛,托运东西需要毛驴,换取现金收入需要养羊、奶牛和育肥牛,一般家庭都会有十几头不同的牲畜,这些都需要人手去放牧。牲畜对于农民家庭十分重要,人们不相信邻居亲戚可以帮助他们管好牲畜,各家的牲畜都需要自己放牧,尚未成年的孩子成为放牧的最佳选择。孩子上学就意味着家里少了劳动力,成年人要干更多的活,或者要雇人去工作。孩子到镇上上中学后,一般还需要支付交通和住宿的费用,家庭支出明显增加。

  上大学以后,家庭的支出会更多一些。一位家里孩子刚毕业的家长说,过去的4个月中,他已经支持他的孩子10000比尔了(一万比尔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是农民育肥四五头牛的收入。而他的孩子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所以需要家里的帮助。

  尽管支持孩子上学很不容易,但农民们仍然将孩子送到学校,因为上学是孩子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

  在埃塞俄比亚农村,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但是在土地分配给农民以后,40多年来没有调整,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变得越来越稀缺,在乡村出现了许多无地农民。比如在我们访问的村庄,全村270户人家,有80多人没有土地。没有耕地的农民在乡村很难生存,农民希望通过上学使他们的子女能够到城市就业。我们访问的一个农民家庭,各方面条件比较好,因为他的子女大部分都在城市就业,有的做教师,有的做政府官员,还有的在银行工作,都是上学以后才出去的。

  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和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农村,教育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一般农民并不重视教育,即使重视教育,也没有相应的机构提供教育。但是一旦进入城市,教育就成为最重要的资本。

  首先,教育是一个基本的准入条件,那些完全没有接受教育的文盲几乎无法进入城市,他们既不能在城市生活,更不可能在城市就业。我们访问的村庄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仅80公里,且有中国援建的公路可以方便地进入首都,但是村庄中的农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因为不识字,而且大部分村民讲当地的方言,外出从事非农职业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我们在村庄访问都需要经过两层翻译,第一层需要本村有文化的人将农民的方言翻译成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然后再由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学者翻译成英文。

  其次,教育决定了收入。近年来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较快,我们看到亚的斯亚贝巴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搞市政建设,需要许多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文化水平低的人只能做粗工,每天的工资大约在150到200比尔(相当于30到40元人民币),那些接受过较好高中教育的人,往往可以成为基层管理人员,他们的收入比粗工的收入高出许多。至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虽然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是他们职业选择范围要宽广得多。

  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教育的回报可能会更加明显。埃塞俄比亚全国上下都很重视教育,这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目前埃塞俄比亚发展水平有限,但在我们所调查的村庄,大部分小学生在完成了6年义务教育以后,都会升到镇上的初中,中途辍学的不足20%,绝大部分初中生也都会升入高中。因为有回报,所以有上学的积极性。(王晓毅)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

[责编:贺梓秋]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