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建一流本科教育还需打通哪些堵点

时间:2018-07-01 03:5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本科教育”而不是“本科教学”为名召开的会议,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具有风向标和里程碑意义。

  “本科教育”与“本科教学”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差别,将本科人才的培养置于大教育的视野中,才能打通过去存在的一些“堵点”。那么,本科教育要打通哪些“堵点”,才能达成一流呢?

  堵点 大学生学业轻松

  对策 有效增负,严把出口关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如是说。

  根据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研究和全美大学生学习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我国大学课堂的挑战性和美国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一位从美国纽约大学交换到北京某一流高校学习的学生对此深有感触,她觉得中国学生都是“学霸”级的,但在学习上并不那么较真儿,“在纽约大学,我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学术底线,就是决不生产学术垃圾,写出的东西一定是别人没有写过的。但我看到中国的很多大学生在写课程作业时东拼西凑,糊弄了事。而且,我觉得我们上学要比中国学生累多了。”

  有人把中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大学生轻松的生活形象地比喻为“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同时,高校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陈宝生说。

  目前,我国大学生只要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现状,正在困扰着急欲提高质量的办学者。根据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研究团队对全国820所高校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的统计,两者分别平均达到了97.75%和96.90%。而美国排在前5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有89.7%,而排在51至100名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只有56.2%。虽然美国如此低的毕业率有其自身原因,但轻轻松松毕业在研究者看来正是影响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

  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一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比较研究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或高阶思维能力,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大学生只要上了大学几乎都能按时毕业,几乎都能拿到文凭,这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去努力学习。记者近期采访高校人士时也发现,大学生缺乏“内生动力”是他们当前最头痛的事,而缺乏“内生动力”不仅出现在学业成绩一般的大学生身上,也出现在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身上。

  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据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在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可选择性,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上进行了尝试。同时,高校也在探索如何在学生的学业管理上既有激励也有约束。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通过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了解专业、掌握思维方法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在教育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

  堵点 教师评价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

  对策 改革评价体系,加大教学权重

  “我必须专注于科研,以便在未来几年可以发表更多的文章,否则我将会失去在这所大学的职位。”在采访中,一位中青年教师这样跟记者“吐槽”,他的心态代表了当前许多大学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学术生存状态,即在大学高度量化的学术锦标赛中生存。

  “不是所有能被计算的东西都重要,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被计算。”50年前,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卡梅隆就曾批评过度量化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严重危害,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大学正在经历急剧的变革。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全球排名和科研评估已经绞合成势不可当、无处不在的强大体制,系统地控制了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生态,越来越多的大学正不断沦陷为发表论文尤其是英语论文的量产工厂,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人文功能日渐异化。我国大学也概莫能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重科研轻教学的“指挥棒”,影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陈先哲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在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对科研和教学的投入给出的比例是7:3。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