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2020天津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国方案

发布于:2019-10-25 00:10    阅读次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全面建成。其发展于国民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呼应民生安定的急迫需求;调整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兴阶段,承担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发展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时期,满足劳动力市场的最新要求;直面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责任,服务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需要。我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已形成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独具我国特色的中国方案。

身份认同逐步明确

由学历层次转变为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特有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办学方式而异于普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实则早已被社会所接纳。但由于理论层面对其规律认识相对不足,实践层面对其贯通体系建设力度不够,使得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易被人们视为一种依附于普通教育体系的较低等级的学历层次,缺少应有的类型教育属性认同感。因此,寻求职业教育的独特地位,也体现于我国历次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由中等职业教育长期肩负着培养一支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和技工之重任。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职业教育发展注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根据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职业结构的演变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配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专业人才服务,但其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理念尚未被提及。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中后期,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进入了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阶段。从2002年到2005年,先后召开了3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自2005年开始,连续3年扩招100万中职学生,重点建设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实现了从“相对落后”到“规模第一”、从“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的转变。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了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其发展内涵容纳了终身性、融通性、开放性等多元化特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之意义,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内涵。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地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句看似简单的表述,代表了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新境界。新时期的现代职业教育逐渐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的身份认同得以不断构建,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特质张扬的延伸空间不断得到拓展,从一个教育层次转变为一种教育类型的中国方案也由此生成。

发展路径渐显完善

由单轨运行延伸为纵横贯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学习苏联经验,提倡教育与工农、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始兴办半工半读学校。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成为全党的工作重心,随着社会用工需求的逐渐增多及其与当时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显现,国家先后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重点”“举办高等专科学校和短期职业大学”,由此,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与发展策略得以明确。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将职业教育体系法律化,提出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3个层次结构,并且职业教育体系应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世纪之交,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中高职纵向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初见雏形,在连续出台的政策推动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框架与内容逐步明确。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有3%左右的比例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并且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通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中高职衔接的比例规定及“专升本”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进程。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词,并指出应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建立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间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此后,有关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任务不断出现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

相关教程

满载文化的流动“大篷车

山东省教育厅 战线联播

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处

威海市教育局 教科研简讯

新东方的企业文化

价值观和历史对文化的重

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官网

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