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蔡元培 国学网

时间:2019-08-25 16:1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早年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一九○二年与章太炎发起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一九○四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一九○五年参加同盟会。一九○七年赴德国留学。一九一一年回国后,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曾与吴玉章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一九一六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曾聘请陈独秀、李大钊等讲学,并积极支持酝酿中的新文化运动。曾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委、中央监委。一九二七年后,曾任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常委、代理司法部长和中央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一九三二年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移居香港,一九四○年病逝。
 
  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族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实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七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蔡元培先生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年 谱

  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时,长兄元金13岁,小弟元坚9岁。

  1879年,光绪五年蔡元培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

  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

  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殿试策论成绩为二甲三十四名(非常优秀的成绩等于全国统考第三十七名),内容是“西藏的地理位置”。

  1894年,光绪甲午二十年蔡元培27岁时,春应散馆试,得授职翰林院编修。 就在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受到毁灭性打击。

  1898年,戊戌二十四年,蔡元培31岁,当在朝廷上无法说服统治者革新图强之后,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同年六君子被害,除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所有百日维新产物均遭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迫害。

  1900年,庚子二十六年蔡元培33岁,由于之他的妻子受封建思想约束使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处在不和状态,而当他逐渐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后,便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于是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复感情的裂痕,之后两人关系转好,但同年夏天,王昭因病离开了人世。第二年,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901年夏,辛丑二十七年,蔡元培34岁时,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校长,即为首任校长。

  1901年9月,被聘为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1902年1月1日,壬寅二十八年,蔡元培在与他往日的学生黄仲玉女士杭州举办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

  1902年,蔡元培35岁时,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