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浅谈青少年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方法

时间:2021-09-13 21:3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浅谈青少年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方法  
发布日期:2018-12-10   信息来源:亳州市文明办   字号:[ ]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把我国公民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后来又把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新旧体制更迭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秩序尚未完善,各种关系尚未理顺,不同思想观念互相渗透,过去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尚未确立。因此,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诚信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研究。

一、青少年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是建设我国信用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道德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求社会成员有诚实守信的品德,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道德品质对社会的影响远胜于一般的群体,其诚信品质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加强诚信教育是青少年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柯尔伯格的发展理论和林崇德的品德发展理论都指出了青少年正处于各种观念、态度、品质、习惯形成并逐渐定型的关键期,青少年阶段是培养诚信品德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缺乏针对性的诚信品格培养和教育,将可能导致人格缺陷或偏离,甚至使其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学生时代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成长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阶段,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阶段。

加强诚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现状的迫切需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诚信准则意味着刻苦踏实,实事求是,遵守校纪校规及学生行为规范,不做任何不诚实的事情,从而取信于人。目前,中小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素质低下,缺乏诚实信用品质的缺陷开始出现,存在知行不一等情况。

二、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方法

(一)学校应做好青少年诚信教育的工作。(1)从思想上让学生确立诚信意识。部分中小学生头脑里并没有诚信意识,他们或忙于学业无暇顾及,或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而轻视诚信。教师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意识的灌输,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诚信,诚信对国家、对民族、对他人、对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告诉他们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在待人接物上讲究诚信。(2)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a、让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思想政治课上,教师的理论灌输只是从比较狭窄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思想的教育,为了让学生对之认识更深刻,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材料,加深对诚信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或名人轶事,利用班会时间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交流完毕,由班委组织板报成员以“诚信”为论题出一期板报,要求板报上的名言警句人人牢记,名人轶事人人能讲。b、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诚信的社会调查,了解有关诚信的社会现象。空洞的理论说教,只能让学生从理性上初步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重诚信,讲诚信还必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诚信。例如,可以在社会上搜集有关真诚相处、重信改诺或损人利己、坑蒙拐骗等事例,并将所看到的、听到的写成调查报告在班内交流,从正反两方面活生生的材料进一步加深中小学生对诚信的认识。c、开展“我讲诚信”活动,让学生“从我做起”讲诚信。心动不如行动,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下面要做的就是将诚信教育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来讲诚信,教师应教育中小学生认识到,诚信应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重视以身作则,从多方面给学生创设讲究诚信的环境。言传还需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以身作则会起到榜样效应。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学生做到以诚相待,以真诚的心对待学生,以理解的心体谅学生。其次,要对学生讲信用,没把握、办不到的事情,对学生讲明原委,请学生理解,一旦许诺,则言必有信。

(二)家庭应成为孩子诚信品质养成的摇篮。(1)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正确运用表扬、鼓励和适当的惩罚手段。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环境是养成孩子诚信品质的良好氛围。孩子有了过错,当他如实向父母坦白,父母一方面要批评孩子犯错误,让孩子明辨是非;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行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2)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很多方面的学习是以父母为对象的,尤其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等,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它以生动的素材给孩子良好教育。(3)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俗话说,无规矩难以成方圆,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光靠讲道理有时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通过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父母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几要几不要”的具体要求,比如不拿别人的东西、不应说谎、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等。让中小学生从小就按诚实守信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孩子养成诚信的好习惯,那么诚信的品质就自然会形成。正如孔子曰:“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