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科桥教育:像大学一样教育高中生

时间:2020-03-26 18:4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在科桥教育,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识:用大学的方式,以科研的思维进行知识传授和学习。众所周知,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依据大纲和教材,教师教学和评估,学生进行学习,完成从教到学的知识闭环。这种知识传授途径相对较短,简单实用,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相比传统教育,科桥教育的高中生大学教育又哪些独特之处呢?

高中生办“学术期刊”

近日,科桥教育的首批学术期刊出版,涵盖数学、英语、生物、化学、物理、经济、心理、艺术等科目,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运用调查问卷、阅读分析、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和现象,最终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对比可见,这种“大学式”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将知识学习路径拓展为研-学-教-学,当知识闭环变成循环学习,学生更容易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库,实现“科研思维”的转变。

科桥教育:像大学一样教育高中生

科桥学术期刊(第一期)

“学术期刊”不是科桥“科研思维”的个例。科桥目前有30余门活动课程,除了学校开设的STEM科创课,学术竞赛辅导课,职业学术讲座,还有学生自己成立的学术社团,每个月针对特定的学科领域开展主题周活动。比如10月份的环保主题周,结合上海热门的垃圾分类话题,从社会、经济、生态的方向出发,探讨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主题和理念已经非常有深度。

在科桥,教学和活动都围绕“科研思维”进行。“用科研的思维去培养孩子是我们的创校初心”,沈星校长说道。“科研思维”最早源于沈星校长的研究生和博士学习经历,在读期间,他发现自己在工程、物理中的研究方法与A Level/IB等国际课程学习非常相似,于是运用到自己学生身上,结果大获成功。近十年来,沈星校长共培育了上百名英国牛津剑桥等G5名校、上千名英国罗素大学的莘莘学子。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科研思维”功不可没。

发展“科研思维”的多元平台

“学术应该站在国际的高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开眼界,见世面。”沈星校长认为大学式的中学教育,除了学习“科研思维”,更重要的是提供发展学术能力的各种机会和平台。针对这条线,科桥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联系,每年暑假,学生可以参加英国牛津、剑桥和美国名校的夏校,大学招生官和教授也会到科桥指导交流,学生全方位感受世界顶尖名校的学术氛围,以名校激励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目前,科桥有两类学术课程备受关注,一是传承学术基因的“科桥精英讲堂”。演讲者是来自国内一流高校的工程、物理、数学、计算机、媒体、心理等领域的博士、教授、专家和学者,在启发学生的学术思维之外,传递行业最前沿的资讯和研究动态,帮助他们提前了解职业发展前景。二是学科竞赛课,包含十几个学科的上百种竞赛,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经济专业要参加商赛,工程要参加物理或数学竞赛。如果是冲刺牛剑和G5,还必须参加某些特定学科的附加考试,作为背景的加分项。

科桥教育:像大学一样教育高中生

科桥学子(左)荣获2018 NEC中国区决赛团体铜牌

除此之外,科桥活动课、研学营让学生有机会在校外课堂参观、学习、体验,教他们从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心的角度,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走向世界。前年开始,科桥接连组织学生前往江西婺源和湖北咸宁的贫困山区学校开展志愿支教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 “留守儿童”,感受与城市差距甚远的教育条件,学生开始换位思考,探索如何通过个人力量去影响和改变社会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让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去从事他今后喜爱的事业。

总而言之,有“科研思维”的基础,科桥教育的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经历了学术和社会不同阶层的碰撞,从而启发思考和延伸精神内涵,成长时比同龄人多了份成熟和睿智。事实证明,从科桥出来的学生,不仅有独立思辨的能力,有追问和质疑的精神,也有良好的英文成绩,扎实的学术功底。而回望这些,皆是大学弥足可贵的财富,也是科桥全心全意守护的初心。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