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教育装备: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时间:2019-11-26 14:2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成为做好新时代教育装备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教育装备的发展定位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装备是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科技手段,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而创设的由工具、装置、仪器、设备、设施及配套资源有机组成的育人系统,装备工作相应则是与教育装备规划建设、研发配备、管理应用和绩效评价等相关的政策、理论与实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教育装备的关键支撑作用。教育装备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关键要素;作为基本办学条件,是实施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手段;作为课程化育人资源,是“五育并举”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支撑;作为制造行业产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教育事业乃至“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增长点和优质内容。

教育装备作为党和国家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材建设“一个坚持、五个体现”共同作为基本遵循,支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规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五育并举”“六个下功夫”为要略,加强与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以及课程教材、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五育特色、融合知识素养,蕴含思想方法,发挥教育装备促进、支撑和重构教学的重要作用。坚持继承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传承经典、与时俱进,转化人类科技文化创新成果,服务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融合创新,打通“政产学研用”,调动各方服务协同育人,实现教育与科技融合、理念与实践融合、课程与装备融合、师生与技术融合、软件与硬件融合、管理与应用融合。

教育装备的育人功能和治理要求

教育装备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装备连通“万维空间”、服务“三尺讲台”,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为趋势,构建起智慧教学环境,促进改变知识的呈现、传递、交流、分享、评价等方式,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愈加广阔的空间。教育装备丰富教育供给方式。通过“云课堂”破解优质师资总量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搭建“云平台”为边远、贫困、民族和农村地区学生带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为确保国家规定课程开足开齐开好,提供了愈加有力的支撑。

教育装备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教育装备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应用,可以化低效为高效、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增强学习兴趣和内驱力,不断增进学生观察理解、知识内化和实践能力。教育装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帮助教师广泛获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增进课堂效率、分析教情学情、不断反思优化、驱动精准教学,使得教研、教学活动富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教育装备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装备对教育现代化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与“重内涵、提品质、特色化”并重,要求各地各校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推动教育装备更好地与课程建设和学校文化相融合,与师资培养和教学实践相融合,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促进学校品质提升,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教育装备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育装备的生机在教育,活力在市场。国家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教育装备治理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从“治理”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装备工作,统筹育人规律、治理规律和市场规律,健全教育装备工作政策指导、产业引导、标准体系、质量监管等保障体系,提高涉及教育装备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