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具有“可用性”是关键

时间:2018-10-15 20:0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具有“可用性”是关键)

来论  

熊丙奇(教育学者)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将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升学重要依据或参考。

广东中考改革提出,要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打破“一考定终身”。因此,这次公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是配合中考改革方案,在初中学校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体看来,《意见》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明确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便于各地各校实际操作。但要让学校、学生重视素质评价,防止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要在明确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办学制度改革,并加大高中自主招生改革力度。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具有“可用性”是关键。“可用性”表现两方面。其一,综合素质评价能否真实、客观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个性化评价,如果综合素质评价不客观,或者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大同小异,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就不具备“可用性”,高中在招生中,就很难用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依据或参考。

其二,综合素质评价在中考升学中究竟派多大用场,如果仅仅作为参考,很有可能就“不参考”,这就会使综合素质评价沦为轰轰烈烈走过场,教育主管部门很重视,但学校、学生会因为“没多大用”而不重视,即便把综合素质评价落实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办学的指标。广州在实施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时,要直面这两方面问题。

做到综合素质真实、客观、个性化,首先,需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因为只有学校自主办学,才会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如果学校都没有办学自主权,所有学校办学“千校一面”,就会导致学生“千生一面”,综合素质评价也就很难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家得到的综合素质评分差不多,要么都是A或B,要么是十八、十九分(每项总分20分)。其次,要在学校内推进现代治理,建立独立的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由教师委员会主导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由家长委员会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监督,以此保障综合素质评价不受行政或者利益因素影响。《意见》提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取写实记录、多元定性评价与重要观测点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一要求要在各校得以执行,需要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改革,发挥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至于综合素质评价在中考中派什么用场,《意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市将其作为招生录取重要依据,这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十分重要。道理很简单,如果中考录取,就看几门中考考试科目的分数,那要让初中学校、学生、学生家长,认真对待综合素质评价,是很难的。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如果仅仅由高中在录取时进行“参考”,也没有多大意义,高中最多在考生同分情况下进行参考。只有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录取的依据,才会引导学校和学生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在目前的中考录取框架之下,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可行的办法是将综合素质评价按一定分值记入中考总分,我国已经有一些地方尝试这一做法。但这一做法也有问题,一是鉴于每一分对学生的中考录取都有很大影响,学校在给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大多不得罪人,评分差不多;二是为了避免争议,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完全量化,就按学生获奖、平时成绩评分,这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出现应试化、功利化倾向,没有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要促进学校和学生都重视素质教育,在推进学校办学改革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推进中高考录取制度改革,这就是加大高中自主招生力度,去年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市可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高中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自主招生方案。在高中自主招生中,可以更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次广东制订的实施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也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可作为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的主要依据”,与之对应,也就要求高中要推进自主招生。

(原标题: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具有“可用性”是关键)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