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奠基

时间:2019-11-08 22:4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公浙江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提醒您关注国家时事政治_时事热点_时事新闻: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奠基】

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资讯_备考资料_考试题库汇总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奠基。

作者: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曾天山

本文看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办学层次从低到高,专业覆盖面从少到多,社会参与由寡到众,办学能力由弱变强,社会贡献由微到著。

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处于“小职教”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大职教”阶段。新时代,进入“强职教”阶段。

职业教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立足于技能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体制机制,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育人模式。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教体系。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赋能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依靠智库科学决策,依赖教研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互学互鉴与共建共享。

新时代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深刻认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科学含义,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拓展职业院校功能,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先行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走过了从初创走向成熟的历史征程,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职业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鲜明

新中国成立后,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提出了紧迫需求,为职业教育开辟了广阔天地。

70年来,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学校从最初几千所发展到上万所;学生总数从最初百万人规模发展到世界第一;普职比从普通教育一枝独大到大体相当。2018年高中教育阶段招生普职比为59∶41,高等教育阶段招生普职比为53∶47。

办学层次从低到高。从初期中等专业教育、技工教育、农业中学相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到改革开放后普通高中转型的职业高中、上世纪90年代的高职、新世纪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时代的职教本科,教育重心逐步上移,形成中高职衔接的梯形教育结构。

专业覆盖面从少到多。建立与新兴产业、职业结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相匹配的动态增补机制,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催生的职业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版)分18大类、专业数367个。2010年增85个专业,覆盖近80%新职业;2019年增46个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版)设19个专业大类、99个专业类、共769个专业。2016年增补13个专业,2017年增补6个专业,2018年增补3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人才需要。

社会参与由寡到众。职业教育由“两条腿走路”到政府办,再发展到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元大职教体系。

办学能力由弱变强。由百人弱校发展到千人大校、万人大校。2018年,中职校均1525人,高职(专科)校均6837人,职教本科校均14806人。通过示范骨干学校建设及“双高”计划,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名校;推动“鲁班工坊”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赢得国际声誉。

社会贡献由微到著。职业教育为人的成长筑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为产业链提升和经济升级赋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增劳动力的70%,年技术培训上亿人次;为脱贫攻坚助力,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70年来,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从“小职教”走向“大职教”,体系结构从“分层”走向“分类”,发展方式从“管理”走向“治理”,校企合作方式从“传统学徒制”走向“现代学徒制”。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