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擦亮“乐学昌乐”品牌——昌乐县素质教育创新发展侧记

时间:2019-11-01 14:0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日前,潍坊市教育局正式确定昌乐县为首个“素质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素质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此前,在昌乐县召开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昌乐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决定将其经验向全国推广。2018年,该县在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获得了潍坊市第一名、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专家首肯,群众满意,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昌乐县教学研究室主任刘际贵说。

  近年来,昌乐县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学生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过程调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3月29日,昌乐县代县长张建伟在向该县人大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回顾和总结去年的工作:“新建改建的21所中小学校、20处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促进了县域教育公平均衡,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3所高中全部进入全市十强;义务教育均衡系数、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成绩均位列全市第一;获全市唯一的教育教学成果突出贡献一等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国家级金牌零的突破。”

  “昌乐县教育基础较好,品牌影响力较大,并且有区位、交通、生态建设优势。”该县教体局局长任瑞成告诉记者,“我们要借势打响昌乐现代教育品牌,打造‘品质教育、乐学昌乐’这张熠熠生辉的亮丽名片。这是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教育未来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

  注重顶层设计,“九大素养”提升工程推动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昌乐县教体局提出了以品德素养、学习素养、身心素养、审美素养、文学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和国际素养等为培养目标的“九大素养”提升工程。

  以课堂为素质提升的主阵地,昌乐县不断深化完善深度学习型课堂组织形式,先后发掘推出昌乐二中“271生态课堂”、昌乐一中“翻转课堂”、昌乐外国语学校“教学评一致性”等范例。全县各学校开发与综合素养提升相配套的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达600余种。

  课改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大力度的引导和大环境的改善。该县教体局领导班子成员、学校校长带头撰写“素质教育大家谈”理论研讨文章,引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发展导向,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2017至2019年,该县连续3年隆重召开教育大会,唱响素质教育主旋律,达成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广泛共识。

  该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郭新光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县所有学校课堂学习优质高效,课外活动时间切实保证,竞赛体系基本完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作机制基本完善,学生良好习惯基本养成,技能水平有效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

  为保障每名学生的成长成才渠道“全方位畅通”,该县还把育人过程从校园扩展到户外、从课堂转向社会。

  “看到污水被处理得这样干净,我觉得做企业就做良心企业,做人就做品质高尚的人。”这是昌乐县外国语学校五年级(2)班学生赵佳瑞在一次研学之旅结束后写下的切身感受。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环保意识和“博学力行、自强日新”的创业精神慢慢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

  理论与专业并重,着力培育适应素质教育的优秀师资

  “第一次被人当作专家对待,我感觉自身的价值有了提升。”刚从广州讲课归来的昌乐一中高二数学教师徐文健谈起学校“翻转课堂”改革让自己成为“名师名家”的故事,颇为自豪。曾经远赴乌鲁木齐讲课的该校年轻教师邵凤君也说,学校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让她的专业能力得以快速提升。而在潍坊市中小学学科培训讲师团成员中,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昌乐一中的教师。

  近年来,昌乐县致力于吸引和培养优秀师资,把提高教师素质和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2018年,该县招聘在编教师260人,报名应聘者有8300多人,相当于“32挑1”。来自烟台、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以优异成绩进入昌乐县特师附小任教的李梦萍说:“早就听说昌乐有‘三宝’——教育、蓝宝石和西瓜。来到这里后,我确实感受到蓝宝石之高贵、西瓜之甜美,更感受到了昌乐教育内涵发展的独特魅力。”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