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太和中学发展纪实

时间:2019-11-01 11:5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精神引领 榜样传承 让特色教育这面旗帜高高飘扬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太和中学发展纪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榜样传承,方可致远。在美丽如画的川中大地上,在名校荟萃的遂宁教育发展天地,有一所叫太和中学的学校。

  对于陌生的人,太和中学普普通通其貌不扬;

  对于熟悉的人,太和中学非同寻常享誉西南。

1.jpg

    

  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师德建设示范基地”、“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奖”、“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一块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的加持下,一代又一代太和教育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榜样传承聚力量,开拓创新谋发展,以成就非凡的音体美特色教育谱写了一页页绚丽篇章,为遂宁教育创出了一面艺体特色教育的旗帜,为遂宁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赢得了莫大的荣誉。

  三十年来,太和中学已今非昔比,却仍然初心不改;

  三十年来,太和中学已成就卓越,却仍然一路前行。

  A 在困境中起步

  太和中学于1958年建校,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完全中学。

  谈及太和中学当年的艰难,作为学校美术专业奠基人的卿向荣老师仍然记忆犹新——“现在很难让人想象得出,30年前的太和中学一度是一所面临‘跨杆危险’的学校,87、88连续两年高考升学打‘白板’,学校招不到学生……”

  曾经许多年,太和中学只能招收别的学校招剩下或不愿意招的学生,因此太和中学一直蒙受学校差、学生差、校风差、质量差的屈辱。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都还有声音要求取消这所学校,学校的命运岌岌可危。

  通过历届领导和一批批教职员工的忍辱负重、顽强抗争,秉承“团结实干、勇于挑战、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太中精神”,太和中学一步步走出了命运的阴影。

  当时,学校领导到外省去考察寻求办学出路。现今年过九旬、被誉为射洪县加入四川省美术协会第一人的张书中老师,为太和中学的美术教育播下了发展的种子。结合这一有利基础,学校最终下定决心率先探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走艺体特色教育这条新路。

  在张书中老师退休之后,因为对艺术事业的热爱,1989年卿向荣老师舍弃了企业的高薪来到了学校,独自一人扛起了美术教育的重担。没有学生,卿向荣老师骑着摩托车跑遍全县各个学校和乡镇,走村串户去拜访、劝说,把有一点艺术潜力的学生争取到学校就读。没有专门为艺体生设置的教室,就在楼顶一间只有二十来个平方的“四方晒”的房间里,忍受着夏日一节课下来热得底裤都能拧出汗水的艰苦,太和中学的美术教育开始艰难起步。

  艰辛的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1993年,太和中学一炮打响:艺体考生专业上线达100%,学校仅美术学科就有4名学生考入大学,而当时全市美术学科考入大学的总共只有7名。站上这样的台阶,太和中学的特色教育终于打下了发展的根基。

  一个人要上三个年级的课,每周二十多节。回想当年,卿向荣老师仅仅轻描淡写地说道:“那个时候年轻,干劲大,身体也吃得消……”

  正是凭着这份对艺术事业的执著和大无畏的“太中精神”,卿向荣老师、李登模老师等为代表的几位特色教育领军人物,把太和中学带上了特色教育的发展之路。

  B 在传承中崛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太和中学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奠基者带给后来者的精神引领。

  “作为一名艺术专业老师,应该把教书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一方面要有很扎实的艺术功底,另一方面更需要很强的敬业精神。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仍然每天都画画,我最希望的是把对艺术的痴迷传给我的学生。”这是1996年进修回来从事美术教育的张毅老师最深的感慨。

  1996年毕业于太和中学的李勇老师现在已经成长为学校美术专业的领军人物。“在张老师身上,我不仅仅获得了专业指导,更多还得到了人格人品上的指引,”李勇表示:“张老师把爱倾注于自己的学生身上。这些切身的体会,一直在激励我做人做事。”

  李勇从1998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三十年来太和中学翻天覆地的变化。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