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130名教师“进城下乡”,肇庆在全省率先探索教师“城乡联动”

时间:2019-10-31 14:4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上课铃响了,来自怀集县的语文教师梁然通走进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五一班课室,带领学生们朗读课文;近170公里外的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端州任教老师覃碧霞用计算器按出歌曲《茉莉花》的旋律,学生们大声跟唱……

  如何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直是肇庆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今年9月,肇庆市在全省率先试点义务教育教师“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怀集县100名教师到端州区学校任教3年,端州区则派遣30名骨干教师到怀集县学校挂职,于是便有了上文那一幕。

  “此举有效盘活肇庆城乡教育资源,为中心城区缓解了教师紧缺的燃眉之急,也为山区县教育注入‘活水’,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肇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起,肇庆将全市范围逐步推广此项工作,达到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目标。

  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分散割裂局面为山区注入“活水”,为城区解难纾困

  长期以来,“半山半珠”的区位条件,导致肇庆教育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肇庆东南板块城区人口大量流入,适龄学生数量大增,导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缺口较大,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相对而言,西北板块山区县的教师资源富余,劳逸不均。

  针对这个问题,肇庆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心区与山区县教师互换任教,今年9月,以端州区、怀集县为试点,端州区选派30名义务教育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到怀集县学校挂职1年,怀集县选派1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到端州区学校任教3年。

  “两地教师在保持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食宿、交通等生活补贴。这突破教师编制管理的制度性障碍,打破以往教师只在本县、镇轮岗限制和区域编制‘壁垒’。”肇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是抱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前来报到的!”从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来到肇庆市第十六小学任教的李党连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很珍惜这次到十六小吸收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

  为了让教师更快地融入新的环境,肇庆市教育局在开学前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参加实际工作后,除了加强针对性听课、指导教研等工作外,端州区教育局教研室还专门为怀集教师制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开设多个课程讲座,供130名教师“充电学习”。

  生活上,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做了详尽的安排。从怀集中洲镇中心初级中学来到肇庆市地质中学任教的教师卢明扬,来之前还担心食宿的问题。“没想到第一次到学校,学校的领导班子便专门为我们开了一次座谈会,介绍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详细询问我们的生活需求,并安排总务处为我们解决了住宿问题。可以说,完全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卢明扬说。

  “过来之后,感觉工作节奏一下子变快了。”来到端城小学后,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教师卢柳芬感觉时间远不够用,“在怀集的时候,我可以自主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但现在是所有工作都提前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一项工作都要全力以赴,才不会拖后腿。”

  “所幸的是,在这里所有教师都毫无保留地跟我分享他的工作经验,帮助我快速跟上节奏。”卢柳芬表示,“我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在这里尽情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办法,争取每一天都有新的提升。”

  师资流动教学结合城乡教育双向提升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在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的音乐课上,端州任教老师覃碧霞将扩音器插到计算器上,利用按键音弹奏出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跟着敲击按键,放声高歌。

  两个月前,冷坑镇中心小学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音乐老师,覃碧霞的到来让学生们第一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也亲切地称其为“女神”老师。

  “乡镇的孩子很淳朴,我希望通过最简单、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展美育教育,改变他们的生活。”覃碧霞告诉记者,目前她正积极与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利用最常见的器材,组建起一个有200名学生参加的计算器乐器班,汉服文化课与徒手美术拓印课程也相继铺开。她表示自己虽然只任教一年,但她会培养当地老师,将美育教育延续下去。

  “城乡联动、双向提升”工作开展已有一个多月,覃碧霞等30位来自端州的骨干教师通过在不同岗位上的探索,逐渐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第二课堂等方面着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