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种下追逐梦想的种子 全国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时间:2019-10-29 18:3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种下追逐梦想的种子 全国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中国高校,一支敢闯会创、气势磅礴的“双创”大军正在形成。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是这支“双创”大军成长成才的丰沃土壤。

  “我小时候看着头顶飞过的飞机,我就会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坐一次。儿时的梦想就像一粒种子,让我后来走进了飞行器设计专业。”10月14日,在浙江大学体育馆内,清华大学博士生李京阳站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争夺战的舞台上,为“交叉双旋翼复合推力尾桨无人直升机”项目进行最后的路演。

  “我们研发的无人直升机,载重相比传统构型提高30%,速度相比同级机型提升100千米/小时,其性能堪称独领风骚。”李京阳的介绍透露出满满的自豪:“从无人作战到应急救援,从物资运送到无人物流市场,我们的无人直升机在工业和军用领域全球市场份额,2019年将突破2000亿元。”

  伴随着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比赛现场大屏幕上的分数条不断增长,1250分,李京阳团队最终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

  创新创业,个中艰辛不言而喻:每年大概有一半时间,李京阳都要在全国各地奔波,一年飞行次数超过100次;他的同学中,有不少毕业几年已年薪百万,而他只拿着微薄的博士生工资,按他的话说“微薄得很”……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李京阳以及他的同学们强军报国的信念:“我们可以改变无人直升机的世界格局,我们一定会让中国科技站在世界之巅。”

  以李京阳为代表,在中国高校,一支敢闯会创、气势磅礴的“双创”大军正在形成。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是这支“双创”大军成长成才的丰沃土壤。

  创新:不少项目进入行业发展“无人区”

  2017年,第三届大赛,浙江大学“新一代固态面阵激光雷达”项目,以较低的投入获得稠密的点云数据,解决了传统线扫激光雷达体积大、分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2018年,第四届大赛,北京理工大学“中云智车”项目,致力于无人驾驶车辆车规级通用线控底盘研发,成果在军用与民用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2019年,第五届大赛,湖南大学“磁阻尼——消能减振新技术”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电涡流阻尼难以在大型结构减振工程应用的现状,在建筑、桥梁、汽车、轨道列车、电力、军工等诸多领域尽展风采。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办5年来,不仅参赛项目数与参与学生数大幅增长,创新创业的深度与质量更是引人关注。不少项目相当“硬核”,有些甚至已经进入行业发展的“无人区”,成为领跑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获奖的创业团队中,带头人多为博士生,不少成员从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一直在相关领域深耕细作。创业团队的导师也多是行业领域顶尖专家。比如,清华大学“RealAI第三代人工智能算法”团队,项目领军人物是张钹院士;浙江大学全脑智能“回车科技”团队,项目领军人物是世界脑机科学专家吴朝晖院士。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也是创业的核心要素。正是因为有着多年的研究积累与扎实的技术基础,一些项目才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在比赛现场,不少投资人感慨:“独一无二的颠覆性项目是投资人最喜欢的项目,也是最难遇到的项目。”

  创业:实现科研成果价值最大化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