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崔小明 林旻 通讯员陈可伟
10月26日上午,宁波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化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举行,20个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单位成为宁波大学2300名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实践基地。
据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大学教授毛海莹介绍,为了更好地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与宁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宁波大学在全市精选了20个文化实践基地和5个实践实习基地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首批实践基地。首批授牌的20个文化实践基地分别来自宁波十个区、县(市),涉及舞龙、舞狮、龙舟竞渡、内家拳等民间表演类非遗项目,木雕、竹根雕、青瓷、剪纸、农民画、骨木镶嵌、泥金彩漆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慈孝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渔文化、博物馆文化、海洋民俗等民俗文化类非遗项目。
5个实践实习基地分别来自宁波市的海曙区、江北区、鄞州区、北仑区和慈溪市的各具特色的中小学校。此外,民俗文化专家郭玮、蔡文芳、邱立珍、郑健儿、叶金琳、刘飞耀、陈可伟、祁慧民、周静书、潘峰等10人被聘为汉语国际教育兼职硕士生导师,谢国旗、陈素君、朱伟、郑适民、何禾、周萌、杨鹏飞、卢圣贵、王伟军等9人被聘任为汉语国际教育文化实践顾问。
据悉,当天上午,宁波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同步成立。据了解,宁波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依托宁波大学人文学院一级学科专业优势,整合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传播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人才,以汉语国际教育系部为核心,毛海莹教授任所长。现有专职研究人员 10人,兼职研究人员 5人。该研究所以“江南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海洋民俗与文化、女性民俗与文化、浙东民俗与文化、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播等研究。宁波大学民俗文化研究的特点在于推动文化、文学、历史、民俗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研究所有关成员已出版专著《江南女性民俗的文学展演研究》《东海问俗:话说浙江海洋民俗文化》《苏青评传》《王鲁彦评传》《宋代社会中的巫覡研究》等。这些论著有的获得浙江省“映山红”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也有的获得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宁波市文艺金奖等奖项。
有关专家认为,宁波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的成立,对于宁波民俗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锦州中学
锦州中学(www.lnjzzx.com)的网站信息!锦州中学坐落于锦州市之东,历史悠久,享有盛誉,始建于...(165)人阅读时间:2023-04-28海宁市区新增一所高中!共6个班!今年开
海宁新闻网...(189)人阅读时间:2023-04-282021年海宁市各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揭晓
2021年6月25日晚,我市六所普通高中录取工作顺利完成 今年我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3050人,提前...(83)人阅读时间:2023-04-28北大等高校名师齐聚海高!这场学术高端
4月20日上午,全国教育名家引领县域教育发展暨海宁市高级中学学术高端论坛开幕。来自北京...(94)人阅读时间:2023-04-28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福宁路校区今日揭牌
4 月 18 日上午,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福宁路校区 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参与本次揭牌仪式的领...(144)人阅读时间: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