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滬上中小學教師赴英執教數學課上海“秘密”將全面進入英國中學

时间:2019-10-27 12:0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標題:上海“秘密”將全面進入英國中學

近日,上海數學教師赴英國講授公開課。徐瑞哲攝

一系列事件,彼此關聯著。2012年上海學生PISA測試兩獲世界第一﹔2013年《紐約時報》發表《上海的秘密》﹔2014年中英簽約開啟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

由此,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首次開展大規模教師交流,5年來中英互派5批中小學教師720多人次,直接惠及數百所學校、數萬名學生。

那麼,中國上海的老師們究竟告訴世界怎樣的“秘密”?本報記者隨近期赴英執教當地數學課的86名上海中小學教師,找到英倫師生正在探索並挂在嘴邊的“上海路子(Shanghai Way)”。

給學生的“秘密”:巧算才自信

倫敦西部富勒姆地區,一座120多年的老學校——蘭福德小學。“24+39+176=?”“92+92+92+24=?”五年級數學教室裡,來自上海閔行區七寶明強小學的楊麗老師,在白板上寫下幾道加法題。沒幾秒鐘,班上十幾名學生紛紛拍掌示意完成。

“24+176=200,答案是239”﹔“24=8+8+8,湊成3個100”……看上去,英國小朋友對於交換律、分配律、結合律,已經有點小“套路”。

楊老師把這個單元叫做a lovely number(一個可愛的數字):24。因為24在加法和乘法中都有“分身術”。楊老師又出了幾道乘法題:25×24×4﹔125×24。因為25、125和4、8是“搭檔”,可以成百上千地算,而24就按需拆分為4或8。“那麼99+98+97+96+10,或者125×32,也是同樣算法。”楊老師舉一反三,同學們心領神會。

“one/nine、one/nine,best friend……”(“一九,一九,好朋友……”)可以聽到,“找朋友”湊整數成了英語順口溜﹔可以見到,中英數學教師跨國找朋友、探路數。

去年蘭福德小學馬克·斯蒂芬森老師來滬交流,在七寶明強小學聽了四年級數學課。“哇,還有這樣的巧算!”對於活用運算定律,他非常激動,當時就訂制了“巧算課”。

原來,英國學生計算習慣列豎式,一步步死算,結果不耐煩,更不感興趣。楊老師上第一課時,學生也有畏難情緒﹔幾節課下來,“秘密”不再是“秘密”,幾乎所有人都能快速反應,建立算術自信。

指導教師喬納森·伊斯特來自英國國家卓越數學教學中心(NCETM)倫敦西區數學中心,他坦言,有些英國父母不喜歡數學,也不管教孩子數學,結果造成“代際復制”。下轉◆5版(上接第1版)作為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實施方之一,NCETM小學部主任黛比·摩根告訴記者,“我們希望扭轉社會觀念,保証國民數學素養。”其實,很多人擁有數學潛力,應當從小牢固數學基礎,否則可能越學越難,越無信心……

蘭福德小學每個年級就一個班,但學生家長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半數人因經濟等原因受到政府資助。目前校長和老師們正淡化一些較大學校按學業差異分班分層的做法,相信上海老師帶來的理念——“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數學”。

給老師的“秘密”:抱團“TRG”

3年前,上海復旦實驗中學數學老師陳亮第一次作為交換師資訪英﹔3年后,他又一次回到英國課堂,在湯頓小鎮上的城堡學校任教。而他的“伙伴老師”西蒙·杰克和呂蓓卡·墨菲,去年訪滬的對口校正是復旦實驗中學。這也是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採用的校際互訪、教師結對機制。

“3年的變化還真是不小。”陳亮告訴記者,與原本“各自為政”“不相往來”的英式課堂相比,如今越來越多英國老師樂於自己的課堂“對外開放”,接受其他教師觀摩。同樣,越來越多英國教師認同一個新的專有名詞:TRG(Teaching research group),也就是中國人熟悉的教研團隊。比如每周一次TRG,老師們放學后集中,進行分組討論。杰克、墨菲等開始相信,抱團教研有助於提升教法,掌握上海數學模式。

TRG是送給老師的“秘密”。上海市教委、英國教育部分別通過上海師范大學和國家卓越數學教學中心組織協調,每次上海老師在英代課,都有20到50名英國老師旁聽。楊麗她們上完課就移步會場,用英語與英國老師們一起說課。幾輪赴英以來,累計已有1.2萬名英方教師涌向英格蘭觀摩課程。

“國家卓越數學教學中心在英格蘭建了35個數學中心(HUB),倫敦當地共6個,你看他們社交媒體上,每天可以看到人頭攢動觀摩課堂的畫面。”作為此項目中方負責人之一,代表上海師大張民選教授團隊的教育學院副教授黃興豐遍訪英方學校,他認為HUB正是樞紐,英國正在逐步形成上海“市、區、校”三級教研機制,每個HUB分工支持6到7所骨干學校,從體制上改變沒有教研活動的傳統。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