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加大教育投入、吸引优质生源“回流” 来看看澄迈教育的突围之路

时间:2019-10-26 09:1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多措并举实现“低进高出”,吸引优质生源“回流”

  澄迈教育的突围之路

加大教育投入、吸引优质生源“回流” 来看看澄迈教育的突围之路

加大教育投入、吸引优质生源“回流” 来看看澄迈教育的突围之路

  10月23日5时50分,2750名澄迈思源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学生在运动场列队晨读。 通讯员 王家专 摄

  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余小艳 特约记者 陈超

  通讯员 王家专

  “叮铃铃……”10月22日清晨,上课铃声响起,澄迈中学高一学生陈筱收起课本,从书香走廊一角走回教室。各科成绩优秀的她,原本中考后可以到海口读书,却选择了在“家门口”的澄迈中学就学。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澄迈教育如今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的信心回来了,优质生源也更多地留在了澄迈校园。”今年58岁的澄迈中学原校长许劭俊感慨。近年来,澄迈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已在全省位居前列。

  优质生源流失的尴尬

  许劭俊曾历任澄迈中学校长、澄迈县政府教育总督学等职位,在教育领域工作数十年,对澄迈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回首几年前,澄迈优质生源大量流失,那是包括许劭俊在内的一批澄迈教育人心头最大的憾事。

  流失有多严重?澄迈县教育局曾做过连续5年的跟踪统计,结果发现中考全县前100名的考生留在澄迈读高中的寥寥无几,通常不超过20人。

  优质生源为何流失?一方面由于澄迈毗邻海口,交通区位优势为学生和家长择校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澄迈高中阶段教育与海口确实存在差距。对此,澄迈县委、县政府历任领导均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软硬件设施。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澄迈县委书记吉兆民曾在多个场合这样强调,要求各级各部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澄迈县级财政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今年截至目前,澄迈全县教育财政已直接投入14.28亿元,比2016年全年投入的11.96亿元实现了大幅增长。

  实现“低进高出”的喜悦

  位于澄迈县大拉教育园区的澄迈思源高中,作为省政府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项目,其生源基础较为薄弱。

  为办好思源高中,2015年底,澄迈县通过“好校长、好教师”工程,引进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第一中学原校长李树峰,担任澄迈思源高中校长。短短几年间,该校在李树峰“激情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超过80%,甚至出现中考386分录取的考生高考考出了612分的好成绩,普遍实现“低进高出”。

  “高考之所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澄迈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日前,李树峰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校园建设和教师福利待遇安排,澄迈县几乎“有求必应”,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经常到学校调研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给予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得教育工作者有奋斗进取的热情,有融入澄迈教育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李树峰多年与家人分居两地,一心扑在澄迈思源高中,亲自带领全校师生跑操、晨读,从抓德育、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读书爱好开始,持续改善校风学风。“我们的理念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即便是基础差的孩子,我们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挖掘出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上的潜力。”李树峰说。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澄迈还在全县范围建立了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设立“澄迈县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奖”“高三教师辅导贡献奖”和“特色教学成果奖”等,创新奖励教育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与此同时,澄迈秉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大力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和加大对优秀本土校长、教师的培训。近3年来,平均每年增聘教师323人,累计培训教师2.9万人次。

  办好“家门口”学校的自信

  高分段成绩突出的澄迈中学、整体平均分进步明显的澄迈思源高中、文体艺术特色鲜明的澄迈二中,澄迈3所高中各有特色。每一位介绍办学经验和体会的校长脸上,都洋溢着灿烂自信的笑容。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