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怎么看待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 上学真是无底洞吗?

时间:2019-10-24 00:2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在大部分人眼里,国际学校是神秘的。实际上围绕国际学校的无非这几个话题:中产、非京籍、出国留学、转学等等,也有很多人是为了跟风让孩子去国际学校,上国际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来看看知乎网友怎么说国际学校吧。

  上国际学校真是个无底洞?

  国际学校的学费大多在10-25万之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此之外,还有更多额外支出:比如为了保证成绩,需要通过AP、托福、ACT、SAT等标化考试,为此参加补课和培训班,全外教上课、私人家教(大约500/小时),一次课程至少需要40多个小时。

  除此之外,各种兴趣班,国际学校中大热的项目比如:马术、冰球、橄榄球等等,每个项目每年1万都收不住。

  再比如,参加一次学校的活动,夏季有夏令营、夏校(按学分计算)、平常有比赛活动等,冬天冬令营、寒假等,出国的一次花费可能2万不止,国内稍微便宜点的可能也需要1万。还有孩子申请国际学校的注册费、申请海外院校的中介服务费用…

  这还不算孩子个人的日常开销,衣服、电子产品、旅行等等,新浪教育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旅行支出也是国际教育家庭的重要支出选项。

  这一套下来,有网友算过,从小学到高中出国前,包含学费、培训费等,大约花费800万。大家就知道“碎钞机”“无底洞”这些词”是怎么来的?

  知乎刘XX:国际学校和双语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要看家长对于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态度。可以笼统地说,上纯正的(需要身份要求,或者是能够有资质接受外籍学生)国际学校,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是 英语,中文,数学的一个过程。

  当然国际学校里的教育经历完全不同,例如北京ISB的体验式学习,孩子们学习天文学,就能够大巴车带着孩子去天文观测台,夜晚进行实际观测;孩子学习marketing的概念,就可以去北京的5星酒店marketing部门直接和marketing director交流。

  个人体验是国际学校里家长的家庭条件都非常好,比中产要高,因为学费基本25个,summercamp有各种国家的都要去参加,练个体育(打网球)就要请私教,学个乐器就不用说了,教育的投资是巨大的。家长朋友们想要从公立基础教育转国际学校走出国道路的,资金情况如果不是特别优渥,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这基本是个无底洞。

  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

  俗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什么大事情,很多家长用钱可能买来的是“巨坑”,此前国际学校家长圈揭露过,国际学校机构网站扑朔迷离,致使家长信息被卖。

  匿名用户:之前被远播教育和其他的国际学校介绍机构坑过,现在马后炮地想想,要真是好的国际学校孩子挤破头都进不去,那还需要靠着机构来做宣传。所以千万不要看那些机构把学校胡吹得各种高大上就真心动了。大坑啊。

  还有些在北京没有户口的国际学校家长们,孩子没学籍,甚至没中国国籍上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突然遭遇家庭变故无法支付学费的。要说给孩子掏尽了心思和财力,但还是应该给家庭留一些应对变故的底气。跟风实在要不得。早做准备为妙!

  于大博:我自己就在一个国际学校念得高中,父母就是想把我送出去但是怕我走太早学坏,所以还没经历中考就被送去念初三。周围人都觉得我父母有钱,孩子成绩不好就送国际学校(我成绩还不错?)但是也有羡慕说这样孩子课业压力会小一点然后也被忽悠过去的。

  晶鑫:公立学校能上当然好,问题不是国家让上吗?不上公立学校就只能去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了。两者价格相差不是太多,但是你在私立学校学完了有胆子回家高考?还是要出去留学不是?既然横竖都要出国上大学,为何不早做准备?

  对于大部分北漂来说,户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学区房不仅贵而且政策说变就变。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从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打算在中国读书就业。

  怀孕的时候想方设法去美国,就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国国籍;然后幼儿园选择双语的,小学初中选择国际学校,高中读一半就出去了,然后在美国高考就业,等孩子结婚以后全家都搬到美国去。我见过因为在美国待产照顾不周母子双亡的。

  我见过父母因为疾病导致没有钱维持孩子在国际学校的教育,但因为孩子的美国国籍又无法在中国学校接受教育从而辍学的。我见过孩子在美国读了大学后在美国找不到工作也回不到中国的。大家权衡一下利弊,自己选择吧。

  上国际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很多人都认为,国际学校很轻松,国际学校就等着用钱买出国就行,可是你不知道还有些学生永远在奋战:托福、SAT、AP课程、A-Level课程…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