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张庆龙:DT时代到来,财务共享将向大数据中心转型

时间:2019-10-17 08:0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1567043708112978.png

——访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张庆龙


《贸易金融》记者瑾依、张铭研


目前,各个行业创新途径已进入智慧、智能时代,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财务起到核心作用。而会计最终要走向人工智能和财务共享中心。


那么财务共享服务是何时提出的、在中国何时兴起?什么样的企业更具备条件去构建财务共享平台?财务共享在大智移云的时代发展趋势和特征是什么?记者带着很多疑问采访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张庆龙。


张教授告诉记者,财务共享服务实际上是西方国家的跨国企业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西方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开展全球业务时,为了降低成本,加强整体管控能力,就需要将同质性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并再造, 这样在继续扩大业务的前提下,就不需要再设置同质性的业务单元了。


也就是说,财务共享可以将不同国家、地点的会计业务放在一个特定的平台上进行记账和报告,把集团内部共有的财务职能集中起来,并将标准化的财务服务提供给各业务部门。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利用集中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一方面降低了会计核算成本,另一方面又提升了会计服务的质量,提升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建立财务共享,其实更重要的是由财务延伸到了采购、IT和人力资源等等,它构建的是一个更加广泛的共享概念。这使它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不需要再去设置同性质会计核算业务,也就是说不需要拓展后台。


企业实现财务共享的作用和条件


我国财务共享服务实际上是发端于2005年、2006年左右,第一批跨国企业走出去,并开始尝试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业务。


而真正得到兴起是从2012年之后。第一个原因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抓的“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构建财务共享有利于企业减税降费;第二个原因是我国企业开始“一带一路”走出去。一方面,跨国公司数量在增加,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进入到成熟期。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会发现其财务成本是比较高的,因此它们必须构建财务共享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加强集团管控能力。


财务共享服务将不同地域范围内,具有同质性、分散性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集中统一的会计处理。


这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为管理会计的有效决策搭建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流程再造基础以及信息系统基础。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是为了解决核算成本降低问题,更重要是通过未来的业财融合,面向业务与战略,实现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数据集中共享。这些数据的采集和集中对智能财务决策系统的实现意义重大。


财务共享服务除了自身数据的采集,还可以借助ERP系统,集成更多来自企业外部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数据。这样又进一步拓展了数据的来源。可见,财务共享有利于财务和业务的协同,同时打通ERP供应链数据库,OA流程审批数据库,实现全业务流程的全数据管理。


可以预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财务决策系统搭建了重要的数据集中基础,财务决策系统又进一步提升了财务共享服务的未来创新方向,向着会计核算、会计服务管理、会计决策支持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那么,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够做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呢?


第一,管理层必须要认识到企业面临转型的需求,才会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动机。


第二,财务本身有管理会计转型的需求,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多的决策服务。


第三,企业信息化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


第四,企业业务的同质性非常强、规模足够大。同质性越强,越利于财务共享平台的推广。而企业的规模越大,规模效应、成本的边际效应就越强。


此外,企业的流程再造能力,也就是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度高,则更具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条件。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