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中国国际教育年会高端访谈丨赵灵山:教育对外开放,要将“快变量”与“慢变量”结合

时间:2019-10-09 18:2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任蕾对话赵灵山秘书长

  10月17~20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将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赵灵山先生接受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他表示,教育对外开放,让世界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也让我们向世界展示最真实的中国声音和中国智慧。

教育对外开放要将“快变量”与“慢变量”结合,扎扎实实、行稳致远

  中国教育在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您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件?

  赵灵山: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发生在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听取了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并作出了大量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的重要指示。这时,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还没有召开,改革开放还没有正式开始。

  应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萌芽于邓小平同志主持的这次座谈会,萌芽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是永远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第二件事,发生在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此前的开放是渐进式的开放,加入WTO后,全国都处于同一个开放平台上,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这是我们经过15年谈判迎来的开放格局。

  可以说,没有这两件事情就没有现在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格局。这两件事既有突破意义,又有布局意义。

  中国教育在线:为中国教育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

  赵灵山:是。第一件事,我们真正睁开眼睛看了世界,也让世界来接纳我们;第二件事,属于战略上的布局,让全国的教育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对开放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认识直击人的心灵和历史纵深感,是别的事无法替代的。

  中国教育在线:这次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围绕“教育2035:对话世界的未来”来规划,是不是有很多议题都围绕着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要求进行的?

  赵灵山:年会主题确定为“教育2035:对话世界的未来”,我们想体现的是,教育的快变量和慢变量之间的结合点。经济发展要求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的快变量;另一方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必须得扎扎实实来做,一步一步走,这是教育的“慢变量”,我们希望能够行稳致远。

  中国教育发展,既要有纵向对标,和历史对标的过程;又要有横向对标,了解其他国家教育发展的程度。纵向对标让我们感到自豪;横向对标,发现我们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因此,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就是要集思广益,探讨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既是思维的碰撞,又是智慧的融合,希望与会者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各抒己见。

具有灵魂和情感、具有爱意的老师,是AI技术永远无法取代的

  中国教育在线:您能否畅想一下2035年现代化的中国教育是什么样子?

  赵灵山:对于教育现代化2035,首先从概念上考虑,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之所以要提出一个年限,就是要在一定年限时,达到国际上最先进的标准,才能够称其为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中国教育在线:在您多次的国外出访经历中,能看到国外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AI)等应用于教育领域。您觉得这些先进的技术,在我们教育现代化2035当中,是否会实现普及,有哪些作用?

  赵灵山:AI等先进技术作为教育的辅助手段,在教育现代化2035的愿景中会普及。但我更认可的是面对面的师生交流。教育现代化,永远是教育排在第一位,教育就应该是有教有育,文以化人。任何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远程教育、智能教育,都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育,也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中国教育在线:也就是说2035年现代化的中国教育,更多的是指育人的现代化上,而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赵灵山:对,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是教的手段的现代化、或学习方法的智能化,它更深的内涵是指育人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使教师培养学生的手段达到公认的世界最前列;而不是由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来教课,由电脑工程师维持机器人的后台操作,从而让教师失业。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