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张立田:义务植绿慰英烈

时间:2019-09-29 20:0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张立田:义务植绿慰英烈

图为张立田正在烈士陵园修理花木。

每天4点半起床,骑上老式的“永久”牌自行车来到仙居县烈士陵园。晨曦中,从花圃里拿出铁锹、锄头、剪刀前去照顾自己辛勤种下的花苗树木……这样的生活规律,张立田持续了近30年。

现年93岁的张立田是仙居县离休干部。日前,这位仍精神矍铄的老人得知自己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后,心潮起伏,又习惯地来到烈士陵园。老人一边侍弄着花草,一边喃喃地说:“这么多战友为革命牺牲了,我每天最想做的事,就是过来多陪陪你们,把你们长眠的地方整理得更美观些!”

余辉———

祖籍丽水缙云的张立田1946年入党,1948年被调到浙南处属游击队,曾多次荣立战功,被评为优等射手,并担任过政治指导员。

1966年,张立田到仙居县人民武装部任干部,并落户仙居。1982年9月30日,张立田获准离休。

离休后的张立田感到生活一下子闲适了下来。

“离休了,有大把的时间,于是想到种花、种树,既能美化城市,还能锻炼自己。”张立田说。

除了在公园、溪边等公共场地种花种树,张立田的另一个“绿色阵地”,就是仙居县各中小学校。让张立田印象最深的,是十几年前将城北小学打造成花园式学校的经历。

1991年,张立田受聘担任仙居县城北小学校外辅导员。如果图清闲,只要挂个名头,偶尔给学生讲讲德育课就行,张立田却闲不住。在担任校外辅导员期间,他多次上学校察看,物色能种花种树的地方,并提出要打造花园式学校。

那几年,张立田一有空就往学校跑,5年下来,种下苗木1000多株,花草2000多株,共40多个品种。城北小学也如张立田所愿,在1996年通过了省教委的“花园式学校”验收。他带头参加学校建设,为学校做了水泥桌一张、水泥凳8只、水泥板和水泥砖125块、花坛22个。

张立田自掏腰包在烈士陵园、塔山公园以及机关、学校种植和养护各类花草树木,并义务向来烈士陵园瞻仰的群众介绍仙居的革命斗争史。老人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公益使者”、台州市先进离休干部。仅离休后这段时间,他获得的个人荣誉就达到62次之多。

情怀———

“秋天里种桂花、菊花,入了冬,有些花就养不活,只能改种耐寒的草木。学校里的走廊边种迎春花最漂亮,花开的时候一丛丛最好看了。烈士陵园下的花圃里,前不久刚种下菊花,等下一定要过去看看。”说起这些花花草草,张立田如数家珍,俨然一副园丁模样。

张立田回忆,烈士陵园1995年建成时,当时两边还是光秃秃一片,看到这情景,张立田便决心将陵园开辟成公园。

“那么多革命烈士为了党和人民牺牲了自己,我是一个革命军人,要以实际行动来纪念他们,希望烈士长眠在优美、整洁的地方。”谈到当时为何选择在烈士陵园进行花草树木种植时,张立田说。

在种植花草的同时,张立田老人还年复一年地承担起养护的责任。每天清晨,坚持清扫烈士陵园450级台阶。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受到严重干旱的时候,由于自来水短缺,老人就到溪塘里挑水上山进行浇灌。

在管护陵园的时候,张立田曾多次遇到折损花木的游人,每当遇到这类事情,老人就耐心地对这些人进行劝说教育,力争以理服人,但也曾被不讲理的人打过、骂过。张立田说,为了这些花草,为了城市的绿化,这些都不算什么。

近30年来,张立田在陵园的450级主台阶两侧种满了树木,在山上和山脚建了近百个花坛,自掏腰包买来花木树苗种下。粗略估计,张立田在烈士陵园种下的花草树木有100多个品种,总共2万多株。如今,绿树成荫的烈士陵园已是市民们健身的好去处。

现在,尽管张立田老人腿脚不便,不能像多年前那样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但每当晨光初露,老人还是马上从家里出发,步行前往烈士陵园,去看看他的战友,去打理这一片自己内心的红色“圣地”……

家风———

小时候的张立田一家曾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篾竹当灯照、火笼当棉袄、辣椒当油炒”的苦日子。

“做人,要像燃烧着的蜡烛,从头到脚,一生光明。”“关于自家每人的衣、食、住、行问题,要靠自己在艰辛勤劳中解决。”“学会求知,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了朋友。”……张立田自始至终都深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

张立田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面对自己的子女,张立田也是坚持秉承这样的教育方式。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