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2019中国戏剧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时间:2019-09-28 01:2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的戏剧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戏剧教育的作用以及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戏剧教育即将引来在国内的发展的重要时期。2000年以后,教育戏剧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持续升温,近几年甚至有成为热点的趋势,以下是国内的发展历程:

2019中国戏剧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戏剧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1、需求端:双轮驱动,艺术教育多元化发展

就业结构转变,艺术教育成为培养"软素质"沃土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在 2011 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于就业人员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等要求增加,使"软素质"的作用凸显。而艺术教育成为培养"软素质"的沃土,未来社会就业的要求,推动了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2019中国戏剧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消费升级促使教育观念更为包容目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受众为中小学生,考虑到小升初及中学学业的压力,因此主要受众可定位在 0-9 岁的学生。其父母大多出生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年代的家长大多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对于文化娱乐的支出占比增加,因此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主要力量。2017年,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娱服务人均消支出为 6,698元,占消费总支出 11.05%,较 2015年增加 8.81%。

消费升级的转变,在教育方面,一方面体现为多元艺术的追求,2010 年以来,国内艺术团体表演次数从2010 年 127.78万场增加到2016年的 230.6 万场,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3.3%。另一方面体现为教育观念的改变,家长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更加重视和开放,艺术教育的目的从"加分"的功利性正逐渐转变为提升孩子文化素养,培养艺术情操,开发大脑潜力等。

2019中国戏剧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2、供给端:艺术教育格局初现,一线城市成戏剧教育沃土

音乐、美术、舞蹈,艺术教育三足鼎立格局初现基于需求的不断增长,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也是大势所趋。2016 年,艺术教育市场规模为532 亿元,增速为 15.16%。我国的艺术教育可分为 8 大类: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和电影。

从我国艺术培训的格局来看,家长主观意向更倾向于孩子选择音乐、美术和舞蹈的培训,艺考进入中考政策的强力支持,音乐。美术和舞蹈逐渐占据大部分份额,成三足鼎立之势,2016 年,音乐市场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达到 29.49%。其中,戏剧培训的总量也稳步上升,占比约为 8.5%,具有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

2019中国戏剧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亲子热"带动戏剧教育,一线城市蓬勃发展,二线城市逐步发力戏剧教育作为艺术启蒙的方式之一,其主要载体为儿童剧。根据大麦数据发布的"大麦儿童剧行业洞察报告"显示,近三年儿童剧演出场数逐年增加,2016 年其票房占剧场类(含话剧、音乐会、舞蹈芭蕾等)的 15%,成为潜力股。

主要的剧目类型为中文剧目,而海外剧目上升势头明显。在亲子体验的热潮下,并得益于成熟的市场环境,上海和北京分别成为消费力最强和演出最多的城市,票房和场次占比之和达 60%以上,深圳、成都等其他一线城市业逐渐成为演出圣地。而西安、武汉、天津等二线城市,通过与游乐产业结合,亲子项目等措施,演出场次也在迅速增加,促使二线城市儿童剧市场迅速发展。

2019中国戏剧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3、行业规模

儿童戏剧教育行业规模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部分:第一,儿童戏剧教育的受众群体;第二是儿童戏剧的参与度。随着二胎政策落地以及亲子需求的升温, 我国儿童群体基数快速增加。

考虑到学业压力会挤压素质教育的时间,因此,儿童戏剧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可已设定为 0-9 岁的儿童。2011 年至 2016 年,中国 0-9岁儿童人口总数稳步上升,2016年为 15,790.55万人,较 2015年增加 1.3%。我们可以假设戏剧教育受众人群的增速为 1.26%,在 2020年,儿童戏剧教育受众基数将达到 16,601万人。

2019中国戏剧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