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校宝在线孙琳:瞄准技术前沿,用数据给“AI+教育”打基础

时间:2019-09-20 10:2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AI与教育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主打AI概念的教育公司已经成为投资机构追逐的热门领域。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AI、A/VR等先进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行业内外争相讨论的热点。而政策层面,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相关负责人也多次强调,让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教育科技企业又应如何把握趋势,真正有效服务行业呢?校宝在线CTO、剑桥大学语言技术实验室访问学者孙琳博士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还在打基础的阶段,推动行业数据化仍是第一要务,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随着数据积累越来越丰富,将“数据业务化”,全方位赋能教育行业,才是教育信息化的长远意义。

数据是教育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

“人工智能是业务数据化之后的产物,过去所有教育环节都是人工记录,整个行业是没有任何可视化的数据,人工智能也就无从谈起。”孙琳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然成为行业风口,教育相关的人工智能公司层出不穷,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行业数据的挖掘却鲜有关注。“而校宝想做的,就是把这个基础打扎实。”

自成立伊始,校宝在线便以校宝ERP等SaaS产品为基础,加速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变革,帮助机构实现无纸化、云端化的运营,大幅提升管理效能;而在这一过程中,机构的用户画像和运营画像得以沉淀,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在需求,推演行业的基础标准,有效辅助机构的运营决策,真正实现教育的数据信息化和行业标准化。

截止2019年3月,校宝在线的信息化服务已经覆盖7万多个教育品牌,帮助超过16万校区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100万教育从业者。每3家采用信息化服务的机构,就有2家是校宝的客户。但这在孙琳看来,仍远远不够。“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还有很多低线城市、偏远山区没有实现信息化。很多一线老师缺乏培训,无法把这些新工具用好。同时,校内、校外的数据仍没有打通。只有当教育信息化真正覆盖全国、覆盖师生、覆盖校内校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才能真正用得上。”

基于这样的目标,18年年末,校宝联合钉钉推出了针对公立校的家校互动轻应用——校园宝,以更低门槛,推动更多学校和从业者迈入信息化领域。“这样的尝试未来还将有更多落地。”

“业务数据化”的下一站是“数据业务化”

以教育信息化产品帮助教育行业夯实数据基础,也即“业务数据化”,这是校宝的第一步。近年来,随着行业数据沉淀,校宝开始了向第二步“数据业务化”转型,即基于数据分析为教育机构提供金融、保险等各类增值服务。

17年8月,校宝首个增值服务校宝收银宝上线,不仅聚合了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花呗等主流支付方式,费率更从6‰降至2.5‰,大大降低了机构的运营成本和招生营销成本。通过校宝收银宝,从家长交学费的第一个财务环节便可实现信息化,为机构打造了专属的数据可视化财务后台。

18年,为了解决以往教培机构没有定制化保险服务的问题,校宝在线联合平安产险为教培行业专属定制的“校宝安心保”,提供了适合不同规模、不同种类教培机构的定制化保险服务。此外,校宝在线还联合中国人保推出了“教培机构公共责任险”,不仅保障机构经营场地内意外风险,还通过课程安排信息为学生上下学途中交通意外责任、食品安全责任等提供保障。

“数据可以反映个人信用,这点已经通过支付宝得到验证和普及;同样数据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信用,正如校宝通过积累机构的运营数据和企业信用,为机构提供在此基础上的增值服务。截止2018年末,已经有超10,000家机构享受到了由校宝带来的普惠金融服务。”孙琳表示,很快校宝还将在供应链上展开更多新探索。

前沿技术研究不可或缺

在打基础的同时,校宝对于技术前沿的追逐步伐也从来没有停下。

根据蓝象资本《深度融合:2018教育科技趋势报告》显示,校宝在线是中国教育行业最早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之一。早在2010年,校宝就成为行业中极少数刚成立就建设研究体系的创业公司——校宝研究院专注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展开的研究,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和非监督机器学习,开发推出智能口语/文本测评、智能拼写检查、自适应测试、智能排课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

孙琳以新高考改革为例:“新高考改革后,选课组合可以达到几十种,排课涉及的信息变得更加繁琐、复杂。每学期开学之前学校教务管理人员都要提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排课,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提升。”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